(前言,今天在古玩交易网络平台上,看见有古玩商在卖从古代石碑上拓下的铭文拓片,其中有古代潘姓人的墓铭)
《大周(北周)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青洛二州刺史潘玄墓志铭》拓片墓志铭盖铭文(篆书又有隶书风格):“大周开府仪同三司潘玄墓誌”。志铭拓片有墨部分尺寸,42.5厘米
墓志铭文:
维:大周(557-581年,宇文泰、宇文觉篡西魏政权建国,首都长安。)使持节(外交大臣)、骠骑大将军(从一品二级武职)、开府仪同三司(自置幕府,待遇与司空、司马、司空。)、大都督(军事最高统帅)青洛二州(山东半岛之潍坊和河南洛阳)刾史(相当于省委书记)。故潘玄。墓志铭曰:
公讳玄,字思远,青州人也。昔黄帝封少子於幽都(今北京古名北土即幽州),公即其后也。琳琅继体,世为豪家。大(太)高 □ 祖聪,魏朷兴,谋参开辟御侮,修寄为青州刺史。 □ 父静,魏郎中(次于侍郎的员外级属官)。世袭羽仪(君侧侍卫),位参钟鼎。入则论道,出则布教。议文椥武,廊广檀其牛,博施下心。君子美其节。维君川岳降露,中和禀气。幼而卓尔不群,成器之资彰。於始乱时, □ 大(太)祖文皇帝(指宇文泰),夹辅当强,志存文武,於是广访贤明,登蒙勅占监,当造军器。考察之际,常为第首,蕳在帝心。於是蒙授司水大夫(水利部长)。寻除大都督(不久升任军事统率)。以族令意,君素秉谦,恭未临深而怀惧。荣名既立,不驭朽而心危朝廷。加美每存优擢,寻授仪同三司。以表扬名君。年声以隆。方尸禄位,嘉穗稻类。忽殡穷秋之风,天与聪明,惜哉不寿。以周天和五年(570年)七月卅日,构闰毙於洛州单水之乡(洛阳洛水)。春秋七十有二,帝心用悼,追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礼也。以今天和六年岁次辛卯(571年)十一月乙巳㳉廿九日癸酉归窆於雍州(陕西西安)小陵之高原,闻之夏后之璜工,知无价卞和之璧,观堪数城。惜楷模罹从,麦谷不铭,玄石英声斯朽,之乡春秋。
注:以上墓志铭文由江苏江阴市潘明山整理,云南楚雄禄丰潘祖兴进行校对并在()内加释义,由于我们必竟才疏学浅,难免有失误之处,恳请各位指正。
注,铭文中1.洛州单水,“单水”二字一指洛水,二也可能有释义,膳水,善水。好水的寓意。
2. 此拓片在拓文字时,石碑上的文字,有的地方已模糊缺失了,还有铭文的空格之处只能用“口”字来代替。
3. 碑拓铭文中,古文字和古称呼古官职。今天的人已可能读不懂,因此特地在后后()内用减化汉字注明。
4. 周天和 (帝王年号)天和(566年正月—572年三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及日本灵元天皇的年号,历时6年余、北周年号纪年天和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5. 这个潘玄是青州人,死后应该说归葬青州,可怎么说归葬雍州了呢?可能是他的祖坟在雍州!北魏、西魏、北周仅将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设为雍州,治所在长安。雍州:下属京兆郡(治霸城县) 冯翊郡(治高陆县)扶风郡(治好畤县)咸阳郡(治池阳县)北地郡(治泥阳县)。辖五郡三十三县。
6.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变雒阳为洛阳,设司隶校尉部。泰始元年(265年),西晋代魏,仍以洛阳为都。太延二年(436年),北魏在洛阳置洛州。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隋开皇元年(581年),在洛阳置东京尚书省;次年,置河南道行台省;三年,废行台,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总监。
7.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秦统一天下,置齐郡。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
下面是潘玄墓铭文拓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