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望出荥阳、广宗、河南三郡,根据1996年《箬川潘氏宗谱》所载,缙云潘氏出自姬姓,以荥阳为郡望。荥阳郡,相当于今河南郑州地区。
据宋名道元年,(1032)潘氏入缙云后第四世孙潘祚(976~1053)新撰《钱塘分八溪三派记》云,本支潘氏世居上谷,(今河南怀来一带)。唐武周时,潘济(622~716)以明经举为浙江提举,据钱塘样沙坊百花园。退职后放怀山水,寄情花鸟,因前往温州雁荡山,遇风雨迷离,停骖箬川,(今缙云大洋镇后村),数旬不得行。便自息性格怪癖,于世不和,宜敛迹深山,何不就此居之?遂构数椽,自筑书舍,名其室曰白云堂,馆曰幽风馆,自号飧霞道人,左琴右书,以为终年之娱,谢世之所”。 数载后由族人迎归钱塘。后潘济将离世,遗语儿孙,言自箬川返归钱塘,乃迫于族人之情,然“每形梦寐者,其无忘之”。越五世,有孙潘谋、潘泰二人,潘谋,(792~888),字存诚,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黄巢攻占江,携家避乱于浙江处州括苍丁济林,后裔转迁本县沐溪、松阳敏溪、仙居横溪、苏州荆溪;潘泰(805~880),字存享,仕金陵太守,率兵抵御黄巢军,其子潘梦(824~905)、潘祥、潘瑞、潘兆四处逃避,潘梦感念祖先遗址,复迁箬川,即箬溪。潘祥迁景宁净溪,潘瑞迁永嘉华溪。潘兆之子潘仁居仙居东溪。后仁人称为“溪”。潘梦为迁缙一世祖。
pangl888 - 2006-4-30 20:11:00
潘梦有子潘升,字经廷,谱称其“志气磊落,才识过人,”因家丰饶裕兼之姻及在城便田产于邑之东杜桥居也”。
至南宋,潘祖十世存孙潘隆(1189~1284)字永盟,乔迁石亭。十一世潘合,(1204~?)幼时出继于白面(今白彦)陈氏及长迁梅溪。十二世潘乾潘坤迁于西乡(今新建一带),潘艮迁于方坑高沈,潘震迁于洲塘(亦称周塘),潘标迁于永嘉。十三世潘焕于弟潘坦迁于南溪。十三世孙潘中(1243~1312),谱载其为肃王驸马,然赵氏无子,既娶占氏,生潘惠、潘明、潘德三子,潘德迁居前村。潘惠(1278~1346),字均和,迁居台锋(为当今姓潘村)。其弟三子帮哲转迁上周。潘帮哲二子继青、继童又迁于南源。
明代以来,从后村前村迁出的有:潘梦17世孙潘道从(1335~1399)迁温州昆阳,潘道昌(1343~1396)迁苏州阊门。18世纪孙潘显佑永嘉上吴,潘显贞迁永康城西,27世潘德金(1577~?)避寇携母迁永嘉西岙。潘三院(1595~?)迁丽水花街。其后尚有迁于青田、武义新宅、歼阳麻沙镇和缙云县内五云镇、金梅亭、大黄、松树湖、下东方等地。
清代以来,从姓潘迁出的有:潘念11世孙潘明富(1637~?)迁壶镇前洋。12世孙潘黉(1681~1756)迁三溪,潘际矛(1690~1733)迁青田季宅,潘际福(1705~1758)迁石笕。13世孙潘琼(1699~1743),潘瑞雪(1700~1722),潘瑞?(1703~1756)等人迁双溪口,潘瑞凡(1744~1810),潘瑞华(1747~1799)兄弟迁楼坑。15世孙潘茂贤(1796~1863)迁张村。潘丙文(1801~1832)与兄弟丙之迁外前,16世孙潘丙烨(1711~1846)迁洪坑桥,潘秋兰(1781~1840),潘金余(1788~1835)迁金华岭下朱。潘惠后裔其后尚有迁居余公山,茶弄、小溪、金岭脚、前溪、土鱼坑及丽水大湾,兰溪乡头、建德鲁塘、仙居下陈等地。新中国后有潘君亮(1954?)潘君标(1955~?)等10余人迁居江西德兴花桥村。姓潘村为氏最大的聚居村落,1996年全村1839人,其中潘姓占绝大多数,其次为后村,全村850人,其中仪以潘姓为大多数,南溪1721人,双溪口村2100人其中潘氏为主要姓氏之一。其余各地多属散居,人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