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论坛首页
资讯
纪念馆
百科
潘氏微博
寻根地图
潘氏QQ群
国学经典
潘氏宗谱
通讯录
订阅
搜索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潘氏论坛
»
寻根问祖
»
山西潘氏
»
潘家大院简介
寻根问祖
天下潘氏
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
潘氏宗祠
潘氏祠堂、族谱资讯
安徽潘氏
皖北潘氏文化研究会
贵州潘氏
贵州潘氏宗亲联谊会
广东潘氏
岭南潘氏荥阳书院
潘氏(广东)宗亲联谊会
深圳潘氏宗亲会
广西潘氏
广西潘氏文化研究会
粤桂边陲潘氏文化研究会
福建潘氏
福建荥阳潘氏文化研究会
河南潘氏
河南潘氏文化研究会
四川潘氏
四川潘氏文化研究会
四川潘氏商会
江西潘氏
江西潘氏文化研究会
湖南潘氏
湖南季孙公(潘氏)文化研究会
湖北潘氏
湖北潘氏文化研究会
浙江潘氏
浙江潘氏文化研究会
温州苍南县潘氏理事委员会
陕西潘氏
山东潘氏
山东潘氏文化研究会
江苏潘氏
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
辽宁潘氏
上海潘氏
黑龙江潘氏
云南潘氏
河北潘氏
北京潘氏
北京潘氏亲友会
重庆潘氏
天津潘氏
海南潘氏
新疆潘氏
西藏潘氏
山西潘氏
青海潘氏
宁夏潘氏
内蒙古潘氏
吉林潘氏
甘肃潘氏
甘肃潘氏文化研究会
港澳台潘氏
香港潘氏文化研究会
世界潘氏宗亲总会(台湾)
新加坡/越南/海外潘氏
南洋潘氏总会(新加坡)
菲律宾潘氏宗亲总会
先祖迁徙
潘氏文化交流
潘氏快讯
潘氏期刊
潘氏宗亲联谊会
班派字辈
潘氏谱牒
潘氏起源
原创诗词
书画交流
宝宝起名
个人形象展示
人物
潘氏百科
休闲娱乐
谈古论今
美图欣赏
影音娱乐
时尚前沿
摄影天地
奇闻杂谈
电脑技术交流
网络游戏、Flash小游戏
风水命理星相八字
潘氏商务资讯
潘氏服务信息
潘氏企业信息
潘氏网站链接(企业网站、个人网站、博客、专题等)
站务管理
意见和建议
本站公告
用户求助
版主会议室
《潘氏宗亲网》发展基金
回收站
返回列表
查看:
5573
|
回复:
2
潘家大院简介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5122
生日
帖子
247
精华
6
积分
82
金钱
297 潘
威望
343.9 点
荣誉
138 点
性别
来自
在线时间
6400
注册时间
2010-04-14
最后登录
2016-03-13
65956674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panic
潘兵华
UID
15122
生日
帖子
247
精华
6
积分
82
金钱
297 潘
威望
343.9 点
荣誉
138 点
性别
来自
在线时间
6400
注册时间
2010-04-14
最后登录
2016-03-13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08-10 06:49
|
只看楼主
潘家大院简介
潘家大院位于山西阳城县城东六公里处的获泽河南岸凤城镇南安阳村,占地总面积约20000平米,共有院落53个,房屋1600余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潘家十三院,其占地总面积6000余平米共有房屋390余间。建筑特色是我国北方清代稀见的九间头四合院。修建时间为嘉庆十九年,工期为五年,前后又奉旨修建了两座牌坊,并建了祠堂墓地。共拥有土地3000余亩。据县志记载安阳潘家是阳城清嘉庆间首富,山西第七富商,与晋商平阳亢氏、太谷渠氏齐名。现十三院保留完好,四世十大夫门匾载有记录,祠堂石碑有家谱世系记载,立信都安阳里七甲轮流门户碑,三官神祠捐款碑,大院有中议大夫潘功宗亲笔记载的记荒碑,阳城知县叶廷桢褒奖朝议大夫潘慕先(即景宗)的“仁者寿”木刻大门匾,墓地有记载碑文,可反映生卒出身及经商范围地点等,具有古建筑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改革开放后,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1月23日,该村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月24日被晋城市人民政府批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家十三院
潘家十三院分别是狮口院、帐房院、西厅院、厨房院、铺院、老院、中院、茅院、碾道院、后院、东花园、中花园、 西花园。
潘家十三院位于南安阳村东街北,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正门是南大门,门上方木匾书有“所其无逸”,大门两侧放有上马石、将军石,门宽2.5米高4米,槐木材制作,布裹漆油漆,大门后有铁销、木栓、木川作三保险之用。
打开南大门脚踏青石阶梯,便进入第一院狮口院,正北即二大门,门上匾书“四世大夫”,两侧雄踞两个栩栩如生的大石狮,门楼系皇家工匠精修的挑角式兽头木屋瓦结构。此院系过道小院,。
小院东侧即第二院帐房院,院门上匾书“容身居”,此院共有平楼房30间,供财务人员办工居住。
第三院为西厅院,此院由二大门进入,迎面是一幅砖雕凤凰栖息图,迈步五个石阶下至此院,向后转仰头望二大门门楼背面,木刻有三行楷书,一行写;诰授朝议大夫候选同知加一级潘为镒;二行书;诰授奉政大夫分发河南候补同知加一级潘蔚宗;三行书;诰授中议大夫江西南安府同知前兵部主事加三级潘功宗。东有三间厅房与帐房院相通即帐房院的西厅故名西厅院,南墙照壁中央砖雕一个大福字与正北老院南大门相对,西有一大门通厨房院即第四院,共有楼平房30间,西后门与铺院相通;铺院即第五院,共有楼平房60间,专供全村日杂百货的销售营业和居住。
话锋又转回老院南大门即进入最豪华最中央主院的第三道大门,即第六院老院,此门上匾木刻“居庙让间”四个大字,周围是精致的木雕,此院是主人居住的地方,标准的九间头四合院,四大八小共有房屋64间,占地约700余平米,是北方最大的四合院。除十三院共有的特点外,此院建筑用材,全是方梁、方算、方小椽,东、南、西房均是四扇门,透花门窗精雕细刻各有特色,室内将三间屋用木制屏风隔为一间卧室两间客厅,维有北房门面用12扇格门组合。三间大厅供婚丧庆典专用,此院室内家具大都用楠木精做,建筑用梁算椽楼杆及门窗全用布裹漆油漆。此院还有东、北两个小门,东门通向茅院、中院、碾道院、后院。老院北小门通向中东西三个花园,茅院、东、西花园均有大门各一个。大门上匾石刻分别为心远地偏、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分别为东、西、北通向各大街。
第七院茅煤院是堆放燃煤和方便所用处所,在老院有东南小门相通,共有房楼10间,;
茅院正北是第八院中院,供主人晚辈居住,共有房屋36间;
茅院东北门相通是第九院加工院,共有房屋26间,是主人加工粮食的场所,室内设石碾、石磨、石碓等;
加工院北门通向第十院后院,主人晚辈居住,共有房屋26间;
此院东北小门通向第十一院东花园,东有两层楼房20间,北有两层楼房18间,南是中院后院的后墙,院内有假山花草,东南有大门通向街道;
正西一墙之隔经月亮门直通第十二院中花园,中花园正北二层建筑18间,东南角建有两层楼8间,与主人老院有北小门相通,供小姐赏花、观鱼、察景用,故名探花楼。正南是中央老院北房后墙,院中有八角鱼池一个,假山建在鱼池中,五颜六色的鱼儿穿梭其中,甚是美观,南角有大门一个直通厨房院和铺院;
正西一墙之隔经月亮门便进入第十三院西花园,西花园正西二层建筑20间房屋,正北二层建筑18间房屋,西南角有一大门直通铺院与厨房院。
十三院以老院为中央可通向各院。形成了院串院楼串楼各院相通的格局。十三院建筑共有的特点有;1、根基4米深、地面4米高,外墙全用青石、铁渣与石灰浆砌。2,门面全是框架式木石结构,下层大梁全用沙石柱顶,上层全用木柱顶。门窗全是精雕细刻的透花木雕。3、屋脊全是龙凤兽砖雕。4、门坎全是青石雕刻的。5、屋面全用铁渣、石灰调和后代替泥土瓦青瓦。6、台阶全是青石大条块经石匠精细加工而成。7、大梁、棱条、算、小椽、全用杨木且选笔直优质,并加工成正方形后方可使用。8、根基地平面以上全用1尺厚的青石条经石匠加工后做溅加[可起地梁作用]。9、窗台全用青石条精雕细刻。10、设记是皇家工程师的杰作,具有防火、防盗、防洪、防震、的功能。
除十三院外还有下院四个、核桃树院四院、书房院三个,染房院三个、街道铺三院、新院三个、上院三院、对门院两个、后院两个、新圪圈两个、棋盘院两个、工底院、马房院、狗圪圈、羊圪圈、烂院、更房院、后花园、祠堂院、花院等40院。加上十三院共计53院。
村街道及出村大路均用青石条铺就,护村、护地墙用青石、铁渣、石灰浆砌,历时300余年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至今完好无损。
潘绪宗于公元1806年清嘉庆十年在南安阳街心奉旨为其母吴氏修建一座砂石贞节牌坊。
潘蔚宗于公元1830年道光十年在村西北路口为其母吉氏奉旨专请皇家工匠修建一座贞节牌坊。
潘蔚宗、功宗、景宗
道光咸丰年间,潘氏宗族的商业发展到如日中天的顶峰,当时,中克朱里、中州,东走山东济南汉阳,南涉福建、云、贵、川,西闯长安,北越苏俄恰克图,经营有票号、当铺、珠宝、古玩、丝绸、日杂、百货、盐业、茶叶等,特别是经营铅丹(朱红)中与皇宫关系融洽,几乎总揽皇宫颜料生意,使潘氏家族在嘉庆道光年间成为晋商的骄子,据阳城县志记载:嘉道间,潘氏家族为阳城首富,遥遥领先于郭峪里的王家、白巷里李家、洪上里范家、两孔里吴家和成家、怀仁里段家、润城里栗家、尹庄里石家。同平阳亢氏、太谷渠氏齐名。就在嘉庆19年始历经5年修建了最为豪华、最气派、北方独一无二的巨型九间头四合院,一连13院,院通院、楼通楼、园通园的雄伟建筑。至此潘家房屋达到53院,1600余间,占地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高达三万多平方米,拥有土地3000余亩,建筑超出了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的规模。建筑面积是乔家大院的5.1倍,渠家大院的6.2倍。在此期间被封为大夫的有多人:潘为镒、为哲、为杰,蔚宗、功宗、景宗。后家族因众所周知的国家战争蜂起、外强入侵、政治腐败、黄河决口等原因致使潘家衰落。
恩荣遍及 扬商重教
潘为杰曾任阳城县营建仰山书院、石门口河道扩建督工。曾修建村北千亩良田护地大坝,长达1.5公里,保护了农耕,曾用青石条铺了村前四条路(白墙圪洞、对口路、上河路、轩地路)、村后三条坡(祖师沟路、坡头起路、枣坡路)长达4公里有余,方便了村民生活,美化了村庄环境。曾在数月间捐银十数万,光绪二年至四年阳城三年大旱时,开仓设粥棚救济数万人。
在康熙年间潘家已奠定了好的基础后,就注重教育,注重培养人才,注重以儒家孝义树立品德,远在雍正三年就已建起书院二院(50间房),到乾隆、嘉庆年间家业大兴后,就更不遗余力,兴学育人,又建书院2院(60间房),道光年间又新建书院一院(20间房)。并远招名师,聘名师马西极、侯玳(系咸丰年间翰林院编修学士)任私塾教师,可见对兴学之重视,育才之渴望。
封建时代,中国重文轻商,贬商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一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商不奸”,把当时的座次排为仕、农、工、商,仕为首,商为末,把商人与小人等同起来。然而经商起家后极为重视教育的潘家,并没有在习惯势力重压之下,或弃商从儒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或如徽商那样一部分人经商一部分人做官,既能光宗耀祖又为官商相互援引振兴家业形成亦官亦商的格局,而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能可贵地施行了一条“学而优则贾”的方略。他们注重聘名师办家学,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曾聘翰林院编修马西极、侯玳等名师授课,尔后又将一个个学有所成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商界,确保经商者为优秀群体,精美集团。作为家风,这个举措代代相承潘学礼、潘学义兄弟,潘日省、日爱、为典、为楷、为杰、为镒等在私塾读书时,用力甚勤,人皆许其能远,本能科举做官,但父母独命学陶朱术,后均成商界名流。如碑文中记载:学省公,公幼嗜学,志于诗书,灯油燃照字,抑亦苦亦,年纪十五应童子试,智学宗工曾碑示,诸童能默写五经者,即许入聘。公如命,遂然博士,后拨入廪生。日华公,幼读书颇聪颖,父早逝,母日夜续读而教其子课读之,甚至有断机之戒后克己树立不稍遐逸。仲齐公(延宗)为典公,公幼效范蠡,习陶朱业,克朱里,走汉阳,游中川,学位是太学生,虽学富五车已取得功名,但潘家子弟均弃官、弃儒、弃政从商。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虽然墓碑不可避免地有其溢美之辞,但是潘氏在200多年的经商之路上尊儒重教,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知诗书、识礼义、把儒家的道德思想融于商业经营之中的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商业管理人才,形成了一个既有商业意识又有文化素养的优秀商业管理群体,使潘家产业力压群芳,长盛不衰,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人们评价潘家:志存高远,爱国爱民,富而不奢,商而不奸,强不欺弱,立不欺奴,无虑无忧,勤俭持家,积善积德,福及子孙,商儒兼融,邦国典范。
安阳潘氏世代坚守“学而优则贾”的传家信条,在中国商业史上产生了一个非常值得研讨和重视的现象:既冲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瓶颈,又实现了儒商兼融。
生意遍布
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通常被认为是北方方言的一种。至今村内还保留着许多原本不可能是当时封闭环境所具有的方言,它们是与遍布中华的官方方言相联系的。
以一业为主兼营多业,四海遍布,信息灵通。潘家最挣钱的生意属用铅(朱红)生意,总号设在中原开封朱仙镇的“大兴宝”号,是当时全国的交通枢纽,此外,仅在河南现在的商丘地区就另设有11个分号,在武汉汉口设有12分号,在济南、陕西长安、山西运城、湖南长沙、浙江、江苏等地均设有商号,经销商品上至古董绸缎茶叶,下至葱蒜,另有帐局、票号等,几乎无所不包。生意做得最红火的要属开封,其商业网络几乎涵盖了本地区的所有城镇。
特色所在
潘家大院不同于晋城境内的其他大家族,既不同于皇城陈家、沁水柳氏的因为一人为官闻名之故而立足,又不同于其他商贾的随意性和暂时性,而是依靠一代代人自觉的有意识的苦心经营积累而完成的一个质的飞跃。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289
生日
帖子
528
精华
4
积分
369
金钱
428 潘
威望
242 点
荣誉
248.5 点
性别
来自
在线时间
34170
注册时间
2010-06-05
最后登录
2023-03-2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槐树潘
槐树潘
UID
17289
生日
帖子
528
精华
4
积分
369
金钱
428 潘
威望
242 点
荣誉
248.5 点
性别
来自
在线时间
34170
注册时间
2010-06-05
最后登录
2023-03-20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08-10 14:43
|
只看该用户
好大一棵树
:d
oon: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5122
生日
帖子
247
精华
6
积分
82
金钱
297 潘
威望
343.9 点
荣誉
138 点
性别
来自
在线时间
6400
注册时间
2010-04-14
最后登录
2016-03-13
65956674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panic
潘兵华
UID
15122
生日
帖子
247
精华
6
积分
82
金钱
297 潘
威望
343.9 点
荣誉
138 点
性别
来自
在线时间
6400
注册时间
2010-04-14
最后登录
2016-03-13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08-10 16:46
|
只看楼主
那里可是您梦中的老鸹窝?
五百年前的
那个夜晚人真多
秋风秋雨愁煞我
大槐树下一柱香
叩拜故土断人肠
骨肉分离难相认
镰刀折短各自藏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寻根问祖
天下潘氏
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
潘氏宗祠
潘氏祠堂、族谱资讯
安徽潘氏
皖北潘氏文化研究会
贵州潘氏
贵州潘氏宗亲联谊会
广东潘氏
岭南潘氏荥阳书院
潘氏(广东)宗亲联谊会
深圳潘氏宗亲会
广西潘氏
广西潘氏文化研究会
粤桂边陲潘氏文化研究会
福建潘氏
福建荥阳潘氏文化研究会
河南潘氏
河南潘氏文化研究会
四川潘氏
四川潘氏文化研究会
四川潘氏商会
江西潘氏
江西潘氏文化研究会
湖南潘氏
湖南季孙公(潘氏)文化研究会
湖北潘氏
湖北潘氏文化研究会
浙江潘氏
浙江潘氏文化研究会
温州苍南县潘氏理事委员会
陕西潘氏
山东潘氏
山东潘氏文化研究会
江苏潘氏
江苏潘氏文化研究会
辽宁潘氏
上海潘氏
黑龙江潘氏
云南潘氏
河北潘氏
北京潘氏
北京潘氏亲友会
重庆潘氏
天津潘氏
海南潘氏
新疆潘氏
西藏潘氏
山西潘氏
青海潘氏
宁夏潘氏
内蒙古潘氏
吉林潘氏
甘肃潘氏
甘肃潘氏文化研究会
港澳台潘氏
香港潘氏文化研究会
世界潘氏宗亲总会(台湾)
新加坡/越南/海外潘氏
南洋潘氏总会(新加坡)
菲律宾潘氏宗亲总会
先祖迁徙
潘氏文化交流
潘氏快讯
潘氏期刊
潘氏宗亲联谊会
班派字辈
潘氏谱牒
潘氏起源
原创诗词
书画交流
宝宝起名
个人形象展示
人物
潘氏百科
休闲娱乐
谈古论今
美图欣赏
影音娱乐
时尚前沿
摄影天地
奇闻杂谈
电脑技术交流
网络游戏、Flash小游戏
风水命理星相八字
潘氏商务资讯
潘氏服务信息
潘氏企业信息
潘氏网站链接(企业网站、个人网站、博客、专题等)
站务管理
意见和建议
本站公告
用户求助
版主会议室
《潘氏宗亲网》发展基金
回收站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