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尼
潘尼(约公元 250~311年):,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人,官至太常卿,与叔潘岳【PAN3注:三溪族谱此2人乃平辈,见图三】以文学齐名, 世称“两潘”。原有集10卷,皆已散佚。明人辑有《潘太常集》,《文选》录尼著作多篇。其诗“文采高丽”。駢文以《安身论》、《乘舆箴》、《释奠颂》较著名。满子尼, 字正叔, 约生于 250~ 311年, 也是西晋我国著名文学家。
尼少年聪颖, 但性静退不竞, 热衷于文学著述。年青时因父老, 辞位在家供奉老人。居家十余年。太康中( 约284年 )方出仕, 举秀才, 为太常博士。历任高陆令、淮南王允镇车参军。元康初, 拜太子社人, 出宛令。入补尚书郎, 俄转著作郎。
尼从政“宽而不纵, 恤隐勤政, 厉公平而遗人事”。他在《安身论》中提倡安身、存正、无私、寡欲。不妄动、不徒语、不苟求、不虚行, 行必正。以造化为工匠, 天地为陶钧,名位为糟粕, 势利为尘埃, 忠肃以奉上, 爱敬以事亲。“史稱潘正叔,履危居正,安其身而後動,契其心而後言,著論究人道之綱,裁箴懸乘輿之鑒,可謂玉質而金相者矣。”文章辞藻温雅秀丽。尼尝赠晋文学家陆机诗, 机答曰: “欹欤潘生, 世笃其藻, 仰仪前文, 丕隆祖考”。
永康元年晋赵王伦篡位, 孙秀专政,忠良之士皆罹祸酷,岳被杀,夷三族。尼不自安, 取假拜扫坟墓, 离洛阳返中牟。后赴许昌参与齐王冏起义, 引为参军, 兼管书记。事平, 封安昌公。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秘书监。永兴末(305年) 为中书令。永嘉中(309年) 迁太常卿。
永嘉五年, 洛阳饥困, 人相食, 百官流亡者十之八九。五月二十日, 汉主刘聪攻陷洛阳。尼离洛阳携家属东出成皋, 欲返乡里, 遇饥民反叛, 不得前。病卒于黄河边古渡头(坞壁)。
岳与尼一起在中牟长大,“坐則接茵,行則攜手,義惟諸父,好同朋友”。
******************
《晋书》潘尼传:
潘尼字正叔。祖勖(PAN3注:三溪族谱为勉), 汉东海相。父满, 平原内史。并以学行称。尼少有清才, 与岳俱以文章见知。性静退不兢, 唯以勤学著述为事。
初应州辟, 后以父老, 辞位致养。太康中, 举秀才, 为太常博士。历高陆令、淮南王允镇东参军。元康初, 拜太子舍人。
出为宛令, 在任宽而不纵, 恤隐勤政, 厉公平而遗人事。入补尚书郎,俄转著作郎。
及赵王伦篡位, 孙秀专权, 忠良之士皆罹祸酷。尼遂疾笃, 取假拜扫坟墓。闻齐王冏起义, 乃赴许昌, 冏引为参军, 与谋时务, 兼管书记。事平,封安昌公。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秘书监。永兴末, 为中书令。时三王战争, 皇家多故, 尼职居显要, 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 而备尝艰难。永嘉中, 迁太常卿。洛阳将没, 携家属东出成皋, 欲还乡里。道遇贼, 不得前, 病卒于坞壁, 年六十余。
*******************
『辞海』《潘尼》目:
潘尼, 西晋文学家。字正叔, 荥阳中牟人, 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 世称“两潘”。其诗注重词藻, 多应酬赠答之作。原有集, 已散佚, 明人辑有《潘太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