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论坛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荥阳--三溪潘 [复制链接]

1#
资料花了俺4天时间。。感谢谷歌。感谢潘氏网...


我的族谱估或者我的文字会有错。。欢迎宗亲们纠正



资料花了4天时间。。感谢谷歌。感谢潘氏网...

壹。关于荥阳潘潘氏起源有三种说法(仅列资料) 祥见沙发
贰。荥阳潘氏-三溪族谱     祥见板凳
潘姓入闽       祥见9楼
肆 。 三溪潘氏64谱  祥见11楼


******************************

红门族谱:



************
荥阳潘之排序、



    已有1评分我要评分查看所有评分

    最后编辑PAN3 最后编辑于 2019-07-02 22:21:06
    本主题由 版主 PAN3 于 2010/9/14 17:13:14 执行 delposts 操作
    分享 转发
    三溪村
    TOP
    2#

    壹。关于荥阳潘潘氏起源有三种说法(仅列资料-讨论无益)


    荥阳郡望

    乾子瑾, 为安平太守时(约公元160 年前后)迁中牟, 魏晋时中牟属荥阳郡, 遂称荥阳潘氏, 推潘乾为潘氏荥阳始祖。潘氏宗亲公认“荥阳郡”为潘氏郡望有三个原因:

    1.荥阳中牟为潘氏早期聚居地、发祥地之一。

    2.乾、瑾、勖、满、岳、尼从政卓有政声,施惠政而名垂載籍。

    3.勖、岳、尼文章蜚声海内,并称“三潘”,在汉晋时期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勖、岳、尼之后“荥阳潘氏”名声大震,宗亲倍感荣耀,遂有“荥阳郡”潘氏郡望。





    1.俺三溪族谱资料显示出自于姜姓(见图1)--榆罔--潘乾(荥阳潘) --潘纲(三溪始祖)--


    2.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amp;PostID=13148531
      其一,祖神农氏炎帝为姜姓。炎帝十世孙榆罔与黄帝战于涿鹿版泉之野,不胜而天下归黄帝,其子仳奔北方,以祖神农有尝百草之功,呼草为俟汾,因号汾氏。汾之后子孙居上谷潘邑参庐,遂以潘为姓。夏禹时,有潘林受命以天下美铜,铸九鼎象征九州。春秋战国燕襄王时,有潘兢(炎帝三十二世)为上谷太守,始有谱牒记录。

     兢后裔东汉有潘肇字谋号中牟公(炎帝四十八世)【pan3注:即三溪族谱之潘乾公】,出上谷居荥阳为中牟令,历任三十二年,以禀德绝操著称于世,为后世唐太宗推崇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中牟公为荥阳郡潘氏一世祖。




    二 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和http://lyshw.com/0519sh/html/GuChengJiuHua/84/

        http://www.archivesnj.gov.cn/def ... tail&tid=184371
       http://pjs401.blog.hexun.com/26005256_d.html

    资料显示。则为潘崇之后。。

    http://bbs.pans.cn/space/viewspacepost.aspx?postid=2194  仝公家谱
    http://www.pans.cn/Info/2009-11/1214.html广西蒙山潘家族谱
    此俩家谱是以黄帝--季孙-道安公    名崇--潘乾(荥阳潘)主线[PAN3注:奇怪的是竟然这个家谱也有勉公]




    **************************************

    荥阳潘氏21世祖(三溪族谱为20世)殷公入闽,子孙聚居地主要有南安、长乐三溪、莆阳、瓜山等。其中长乐三溪持姜姓论,其祖谱记录有宋人刘彝、孟武等关于姜姓的题述,而南安、莆阳持姬姓论,《莆阳潘氏祖谱》记曰:“吾潘始于周毕公后,食采于潘,因以为姓”。瓜山祖谱中既遗留有接近三溪观点的“迹肇燕州始上谷”的说法,也有“出于毕氏”的记述。
    三溪村
    TOP
    3#

    贰。荥阳潘氏
    PAN3注:此排序与三溪族谱排序差一个辈分。原因嘛。。可以从下面的资料找。。





    乾               1世



    瑾               2世

    ↓          ↓

    勖                     芘               3世

    ↓                    ↓      ↓     ↓    ↓    ↓

    满                  洗     据    豹  岳  释               4世

    ↓                                            ↓

    尼                                         伯武             5世

    ↓                                            ↓
    其(迁广宗)                            涛             6世



    才                                  7世



    信                                   8世



    宗                                 9世



    聪                                10世



    光  (广平太守)               11世



    平                               12世



    灵                              13世



    绍业                              14世



    乐                               15世



    晃                              16世



    仪                               17世



    求仁                            18世



    租                              19世



    源                               20世



    殷(广平迁南安)                    21世  

    ↓                      

    璜                                 22世            

    ↓                                                            

    存实                            23世                                  

    ↓                      

    纲      (南安迁三溪始祖)    24世              

    ↓                            

    礼                                              25世  

    ↓      

    肇 (奉祖命迁三溪)          26世    

    ↓                   ↓                       ↓                ↓

    季荀            季翱                 季雍              季翔                                 27世  

    ↓                    ↓                   ↓                    ↓

    仁裕              仁杲              仁荣               仁嵩                                 28世  
    (迁省城) (居三溪)  (迁古槐)  (迁河南东京)
    三溪村
    TOP
    4#

    始祖潘乾

        潘乾字元卓,生于东汉中期,陈国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为楚太傅潘崇之后。幼年聪颖,苦读经典诗易及诸子百家著作,成为有胆识,有抱负,有谋略(抱不测之谋),有雅量(雅容一闲钟罄悬矣)的政治家。担任过上郡(秦汉36郡之一,今陕西北部)的辅佐官吏,继任曲河(今丹阳)县尉,

        在上郡和曲河县尉任上,乾在除暴安良的同时坚持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百姓,传播文明之风,政绩突出。汉灵帝后期为溧阳长。

        潘乾为官重义轻利,布政清廉, 德操兼备, 赋仁义之风。他彬文赳武,扶弱抑强,主要功绩有:①分田地于民,溧阳内外流民“聆声景附.乐受一廛(注:“愿受一廛而为氓”,廛:平民之居,约二亩半)”;②减免赋税(省无征徭);③办教育,构修学宫;④推广生产技艺(剖演奥艺);⑤亲近、提拔贤良之士(亲贤宝智),咨疑元老师贤;⑥宗懿昭德,教礼乐,设祭器,教化一方;⑦同情援助孤寡老人(矜孤颐老);⑧扫歪风,征邪恶,清肃刘鲠雄流恶显蛊;⑨修鹳桓之迹,继承发扬历史文化。

        潘乾在溧阳任职期间将溧阳治理得“既安且宁”,“狱无嗟呼之冤,野无叩匈之结”,获得“百姓心欢”。

        光和四年(181年)十月逝世,溧阳州人立《校官之碑》(《溧阳长潘乾校官碑》), 盛赞乾公“禀德绝操,布政优优。

    有关说明

    ㈠:溧阳,县名。江苏省西南部(故城在今江苏溧阳县西北四十五里)。秦置县,其地相当于今溧阳、溧水、高淳三县。

    『前汉书』曰: 令、长皆秦官也。万户以上为令, 秩千石至五百石; 不满万户为长, 秩五百石至三百石。东汉时溧阳长指溧阳县最高长官。

    ㈡:陈国, 西汉时称淮阳国, 公元88年改称陈国, 辖境相当今河南淮阳、太康、西华、鹿邑、柘城等县治。汉献帝时改称陈郡。


    长平, 位今西华东北。今址:河南周口市西华县艾岗乡潘岗村。


    ㈢: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十月乾公卒。乾公墓一说葬于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湖之滨。一说位于长平,今河南省西华县城西32里潘村东南2里处,俗称“小寺”,亦名“沐禄 ”。


         ㈣:校官, 即学舍。时县满 500户置校官, 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潘乾后裔

    潘乾后裔“枝叶扶疏”,遍布各地,其世系表有许多版本,流传至今都值得珍重。见之于文献记载的有《潘岳家谱》。《潘岳家谱》记乾子安平太守瑾,瑾子二: 尚师左丞勖、琅邪内史芘;勖子平原太守满,满子尼;芘子五:侍御史释、黄门侍郎岳、燕令豹、司徒据、据弟诜,释之子滔。
    与《潘岳家谱》记载相呼应的有《三国志》、《晋书》,以及《姓源》、《姓篆》、《百家姓》等有关书籍的记载。《辞源》: 潘, 芈姓, 楚之公族, 以字为氏。郑樵的《通志.氏族谱》引《潘岳家谱》:潘,芈姓。






    全称《汉溧阳长潘乾校官碑》,简称《校官碑》或《潘乾碑》。



    纵148厘米,横76厘米,厚22.5厘米,16行,行27字







    盖汉三百八十有七载□□□于□□□□铭工著斯金石。畀诔曰:溧阳长潘君讳乾字元卓,陈国长平人,盖楚太傅潘崇之末绪也,君禀资南□之祷,有天□德之绝操,髫髦克敏,□学典谟,祖讲诗易,剖演奥艺,外览百家,众俊挈圣,抱不测之谋秉高世之,不屈私趋公,即仕佐上郡,位既重,孔武赳著,疾恶义形,从风征暴,执讯获首,除曲阿尉,禽奸芟猾,寇息善欢,履菰竹之廉,蹈公仪之挈,察廉除兹,初厉清肃,赋仁义之风,修鹳桓之迹,垂化效乎岐周,流爱双乎西祭,亲贤宝智,进直退匿,布政优优,令仪令色,狱无嗟呼之冤,野无叩匈之结,矜孤颐老,表孝节贞,重义轻利,制户六百,省无征徭,不责自毕,百姓心欢,官不失实,于是远人聆声景附,乐受一廛,既来安之,复役三年,惟潘官之教,反失俗之礼,构修学宫,宗懿昭德,既安且宁,于侯用张,箕豆用陈,发彼有的,雅容一闲钟罄悬矣,于胥乐焉,乃作叙曰:翼翼圣慈,惠我黎烝,贻我潘君,平兹溧阳,彬文赳武,扶弱抑强,□刈鲠雄,流恶显忠,咨疑元老,师贤作朋,修学童冠,琢质绣章,实天生德,有汉将兴,尚旦在昔,我君存今,即此龟艾,遂尹三梁,永世支百,民人所彰,子子孙孙,俾而炽昌.



    承沛国镗赵勋字孟伯.左尉河南汲董并字公房.右尉豫章南昌程阳字孝遂.时将作吏名从掾位侯祖,户曹椽杨准.主纪史吴超,议曹椽李就.门下史吴训,议曹椽梅桧.门下史吴翔,曹户史贺□,门下史时球。



    光和四年十月己丑朔廿一日己酉造

    注:《校官碑》(溧阳长潘乾校官碑),汉碑名。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溧水(今江苏)县令喻仲远得于江苏高淳县固城湖之滨。碑现存南京博物院内,隶书。拓高156、寛76.5厚22.5厘米,22行,行26-27字。日久, 有残缺。碑文中“□”或因残缺,或因字迹不清。
    三溪村
    TOP
    5#

    二世:潘瑾    (东汉)  安平太守  子二人: 勖、芘。

      汉末(约公元160 年前后)任安平太守(安平,河北省中部偏南, 滹沱河下游。秦置)时迁居荥阳中牟县。
        注一:“汉末(约公元160 年前后),有出居荥阳之中牟者曰瑾, 为安平太守。又推太守所自出之祖曰乾者而以之为第一世祖也。” ( 刘彝. 1026年)
          注二: 太守, 官名, 从三品。汉时为一郡行政的最高长官。『前汉书』曰: 郡守, 秦官,秩二千石, 景帝时更名太守。
        注三:瑾公始居荥阳中牟。谱称“中牟公”,魏晋时中牟属荥阳郡, 遂称荥阳潘氏, 推潘乾为潘氏荥阳始祖。
        注四:中牟县gov-ern-ment“绿海田园网”云:今河南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为潘氏始居地。待考。

    资料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cad71010006zi.html
    三溪村
    TOP
    6#

    潘勖(约163~215年):《三国志》「潘勖」目引『文章志』注: 尚书右丞【PAN3注:三溪、上坦潘氏族谱为尚书左丞】河南潘勖,文章志曰:勖字元茂,初名芝,改名勖,后避讳。或曰勖献帝时为尚书郎,迁右丞。诏以勖前在二千石曹,才敏兼通,明习旧事,敕并领本职,数加特赐。二十年,迁东海相。未发,留拜尚书左丞。其年病卒,时年五十馀。魏公九锡策命,勖所作也。勖子满,平原太守,亦以学行称。满子尼,字正叔尼别传曰:尼少有清才,文辞温雅。初应州辟,后以父老归供养。居家十馀年,父终,晚乃出仕。尼尝赠陆机诗,机答之,其四句曰:“猗欤潘生,世笃其藻,仰仪前文,丕隆祖考。”位终太常。尼从父岳,字安仁。岳别传曰:岳美姿容,夙以才颖发名。其所著述,清绮绝伦。为黄门侍郎,为孙秀所杀。尼、岳文翰,并见重於世。尼从子滔,字汤仲。晋诸公赞:滔以博学才量为名。永嘉末,为河南尹,遇害。


    *******************************





    .......尚书右丞河南潘勖,【文章志曰:勖字元茂,初名芝,改名勖,后避讳。或曰勖献帝时为尚书郎,迁右丞。诏以勖前在二千石曹,才敏兼通,明习旧事,敕并领本职,数加特赐。二十年,迁东海相。未发,留拜尚书左丞。其年病卒,时年五十馀。魏公九锡策命,勖所作也。勖子满,平原太守,【PAN3注:三溪族谱满的父却成了勉】亦以学行称。满子尼,字正叔。尼别传曰:尼少有清才,文辞温雅。初应州辟,后以父老归供养。居家十馀年,父终,晚乃出仕。尼尝赠陆机诗,机答之,其四句曰:"猗欤潘生,世笃其藻,仰仪前文,丕隆祖考。"位终太常。尼从父岳,字安仁。岳别传曰:岳美姿容,夙以才颖发名。其所著述,清绮绝伦。为黄门侍郎,为孙秀所杀。尼、岳文翰,并见重於世。尼从子滔,字汤仲。晋诸公赞:滔以博学才量为名。永嘉末,为河南尹,遇害。】黄初时,散骑常侍河内王象,亦与觊并以文章显。【王象事别见杨俊传。】觊薨,谥曰敬侯。子瓘嗣。瓘咸熙中为镇西将军。【晋阳秋曰:瓘字伯玉。清贞有名理,少为傅嘏所知。弱冠为尚书郎,遂历位内外,为晋尚书令、司空、太保。惠帝初辅政,为楚王玮所害。世语曰:瓘与扶风内史敦煌索靖,并善草书。瓘子恒,字巨山,黄门侍郎。恒子玠,字叔宝,有盛名,为太子洗马,早卒。】


    以上文章来源于《三国志 - 卷二十一 魏书二十一 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
    http://www.diyifanwen.com/guoxue ... 0181703171392_6.htm
    三溪村
    TOP
    7#

    潘岳(PAN3注:即 潘安 也)

        潘岳(247-300年):西晋文学家。字安仁。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琅邪内史。伯父潘勖在汉献帝时为右丞,《册魏公九锡文》即出自其手笔。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被乡里称为“奇童”(《文选"藉田赋》李善注引)。司马炎建晋后,潘岳被司空荀召授司空掾。20岁作《藉田赋》,歌颂晋武帝司马炎躬耕之事,词藻清艳,声震朝野,但也因此招致忌恨,遭人排斥,滞官十年之久。咸宁四年(278),贾充召潘岳为太尉掾。后出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令,勤于政事,倡导植树造林,河阳遂成为林木茂盛,花开遍野,桃李芬芳的“花县”。四年后迁怀县(今河南武陟)令。勤政爱民,政绩显著,擢升尚书度支郎,又迁升廷尉评(掌管朝廷司法)。不久被免职。  
        晋武帝死后,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永熙元年(290)任潘岳为太傅主簿。惠帝之妻贾后与杨骏争权,杀杨骏。潘岳被株连,贬为平民。不久出任长安令,继而征补为博士。因母病,辞官奉亲,居洛阳城南洛河旁,养花植柳,结庐闲居,驾车奉母悠游,孝名远播。后,朝廷召岳入朝,任著作郎(编修国史),转任散骑侍郎,后又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元康六年(296)前后,回到洛阳。历任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擅政,中书令孙秀诬潘岳、石崇、欧阳建等阴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乱,被杀,夷三族。
        潘岳丰姿秀美,容貌出众,世称美男子潘安。少年时每乘车进出洛阳古道,总有一些女子携手绕车,投花掷果,以示爱慕之意,后人以“美男子”、“掷果潘郎”称赞他。  
        《晋书.潘岳传》记:岳少以才颖见称, 乡邑号为奇童。早辟司空太尉府, 举秀才。
        岳, 才名冠世, 为众所疾。遂栖迟十年, 出河阳(今河南孟县)令。转怀(今河南武陟)令。调补尚书郎, 迁廷尉评(掌管朝廷司法)。时杨骏辅政, 引岳为太傅主簿。骏诛, 岳除名为民。俄而复官, 除长安令。迁补博士, 未召拜, 以母疾辄去官免, 寻为著作郎(编修国史)、转散骑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
        初, 芘为琅邪内史, 孙秀为小吏给岳, 而狡黠自喜。岳恶其为人, 数挞辱之, 秀常衔忿。及赵王伦辅政, 秀为中书令。岳于省内谓秀曰: “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 ”答曰“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岳于是自知不免。俄而秀遂诬岳及石崇等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乱。
        岳被诛, 夷三族。岳将赴市, 与母别曰: “负阿母! ”岳母及兄侍御史释、弟燕令豹、司徒据、据弟诜, 兄弟之子, 己出之女, 无长幼一时被害,唯释子伯武逃难得免。而豹女与其母相抱号呼不可解, 会诏原之。
        岳, 美恣仪, 辞藻绝丽, 尤善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 妇人遇之者, 皆连手萦绕, 投之以果, 遂满车而归。
        岳一生写过许多诗赋,如《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隋书"经籍志》录有《晋黄门郎潘岳集》10卷,已佚。流传后世的有明人张溥辑有《潘黄门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三溪村
    TOP
    8#

    潘尼
        潘尼(约公元 250~311年):,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人,官至太常卿,与叔潘岳【PAN3注:三溪族谱此2人乃平辈,见图三】以文学齐名, 世称“两潘”。原有集10卷,皆已散佚。明人辑有《潘太常集》,《文选》录尼著作多篇。其诗“文采高丽”。駢文以《安身论》、《乘舆箴》、《释奠颂》较著名。满子尼, 字正叔, 约生于 250~ 311年, 也是西晋我国著名文学家。
        尼少年聪颖, 但性静退不竞, 热衷于文学著述。年青时因父老, 辞位在家供奉老人。居家十余年。太康中( 约284年 )方出仕, 举秀才, 为太常博士。历任高陆令、淮南王允镇车参军。元康初, 拜太子社人, 出宛令。入补尚书郎, 俄转著作郎。
        尼从政“宽而不纵, 恤隐勤政, 厉公平而遗人事”。他在《安身论》中提倡安身、存正、无私、寡欲。不妄动、不徒语、不苟求、不虚行, 行必正。以造化为工匠, 天地为陶钧,名位为糟粕, 势利为尘埃, 忠肃以奉上, 爱敬以事亲。“史稱潘正叔,履危居正,安其身而後動,契其心而後言,著論究人道之綱,裁箴懸乘輿之鑒,可謂玉質而金相者矣。”文章辞藻温雅秀丽。尼尝赠晋文学家陆机诗, 机答曰: “欹欤潘生, 世笃其藻, 仰仪前文, 丕隆祖考”。
        永康元年晋赵王伦篡位, 孙秀专政,忠良之士皆罹祸酷,岳被杀,夷三族。尼不自安, 取假拜扫坟墓, 离洛阳返中牟。后赴许昌参与齐王冏起义, 引为参军, 兼管书记。事平, 封安昌公。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秘书监。永兴末(305年) 为中书令。永嘉中(309年) 迁太常卿。
        永嘉五年, 洛阳饥困, 人相食, 百官流亡者十之八九。五月二十日, 汉主刘聪攻陷洛阳。尼离洛阳携家属东出成皋, 欲返乡里, 遇饥民反叛, 不得前。病卒于黄河边古渡头(坞壁)。
        岳与尼一起在中牟长大,“坐則接茵,行則攜手,義惟諸父,好同朋友”。

    ******************
    《晋书》潘尼传:
        潘尼字正叔。祖勖(PAN3注:三溪族谱为勉), 汉东海相。父满, 平原内史。并以学行称。尼少有清才, 与岳俱以文章见知。性静退不兢, 唯以勤学著述为事。
        初应州辟, 后以父老, 辞位致养。太康中, 举秀才, 为太常博士。历高陆令、淮南王允镇东参军。元康初, 拜太子舍人。
        出为宛令, 在任宽而不纵, 恤隐勤政, 厉公平而遗人事。入补尚书郎,俄转著作郎。
        及赵王伦篡位, 孙秀专权, 忠良之士皆罹祸酷。尼遂疾笃, 取假拜扫坟墓。闻齐王冏起义, 乃赴许昌, 冏引为参军, 与谋时务, 兼管书记。事平,封安昌公。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秘书监。永兴末, 为中书令。时三王战争, 皇家多故, 尼职居显要, 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 而备尝艰难。永嘉中, 迁太常卿。洛阳将没, 携家属东出成皋, 欲还乡里。道遇贼, 不得前, 病卒于坞壁, 年六十余。

    *******************

    『辞海』《潘尼》目:


    潘尼, 西晋文学家。字正叔, 荥阳中牟人, 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 世称“两潘”。其诗注重词藻, 多应酬赠答之作。原有集, 已散佚, 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三溪村
    TOP
    9#

    叁。潘姓入闽


    潘姓最早入闽时间在唐代。唐大历年间,荥阳潘氏后裔潘殷(皇),官潮州别驾摄莆田县事,为避乱,从广宗郡迁入南安潘原(今泉州潘山),潘殷(皇)被尊为潘氏入闽始祖。潘殷(皇)生二子:长子潘璜,次子潘谊(后改名为莹)。潘璜居南安,生子潘存实,潘存实生潘纲、潘维;潘谊(莹),官大理丞,生子潘序(原名潘武原),由南安迁莆田延寿(明弘治《兴化府志》载:“居常太里”)。潘序官永春尉,升古田令,生三子:潘崇胤、潘自力、潘崇钧。潘崇胤官太仆寺少卿,由莆田迁往北燕幽州(今北京);潘自力官古田县山长,卒葬东岩山之麓;潘自力子潘承佑,“初仕吴,为光州司法参军。……因弃官归闽,遂归建州。及王氏据闽,仕为大理少卿。属王延政领镇武节度,辟承判官。……及僭号,以承佑为吏部尚书”(《兴化府志》引《资治通鉴》)。南唐军攻破闽建州,聘为卫尉少卿、鸿胪卿,李景十分宠信,委以南方事,凡升降人物、制置郡县,多采其言,迁礼部侍郎,升尚书,致仕。潘承佑生三子:潘慎修、潘慎淑、潘慎原。潘慎修,字成德,以父补官南唐秘书省正字、水部郎中,起居舍人。入宋朝,赵匡胤诏为太常博士、历膳部、仓部、考功三员外,累迁知湖、梓二州。又诏直秘阁、右谏议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六十九岁卒,“上悯之,录其子汝士为大理评事,升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汝砺为奉礼郎”(见《兴化府志》引《宋史》)。族谱记:潘慎修生四子:元成、元亮、元全、元会,称“学士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08ad50100f9ja.html
    三溪村
    TOP
    10#

    潘存实




     潘存实(生卒年未详),字镇之。唐漳浦县甘棠(今长桥乡马口附近)人。少年时期与龙溪县人周匡物相友好,同在天城山读书,后回乡修业于梁山。

      元和十三年(818年)潘存实登进士第,漳浦县中进士,由存实开始。自此与周匡物齐名,时人称周、潘二先生,并把天城山读书处称为“周潘书堂”。宋蔡如松诗云:“周潘书堂在何许,名第山头横紫烟。”潘存实在梁山下筑室为读书处,后人则尊称为“良山书院”。“良”者,贤良的意思。
      潘存实善文学,初应乡试,就以《晨光丽仙掌赋》和《双陆子赋》出名。元和十三年(818年)庾承宣侍郎主试,试题为《修礼耕情田赋》及《玉声如乐》诗,存实诗赋及格,登进士第。初任东宫左庶子,成为漳浦县第一位任京官的著名人物。
      潘存实有佐政大志,希望日后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笃信晋郭璞《闽城记》所言“南台(地属今福州市)沙合(即沙洲),即出公辅。”每遇见从福州来的人,就询问闽江水浅了没有,有的答道:“还没有呢。”存实觉得很失望。晚年官至户部侍郎,主管全国户口、赋税、薪饷、财政收支等要务,基本实现其早年的愿望。
      潘存实是唐代中后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赋具有高深的造诣。如《晨光丽仙掌赋》把清晨的景色描绘得维妙维肖,文采斐然:“仰熙熙之旭将吐,见高高之掌呈形”;“写乾坤之丽色,先觉朦胧;廓烟雾之余姿,转见明白”;“下映而千岩同晓,上照而丹霞共舒”……又《玉声如乐诗》诗句:“静将金并响,妙与乐同声。杳杳疑风送,冷冷似曲成”;“不独藏虹气,犹能畅物情……”意境高雅,寓意深邃。《晨光丽仙掌赋》和《玉声如乐诗》被选入《文苑英华》,另一篇作品《四公子赞》被选入《唐文粹》。遗著有《良山存稿》。



    ******************************


    荥阳二十三世祖,讳存实,字镇之,父刑部郎中璜,祖湖州别驾殷,自广平迁泉州,今遂为泉州人。公尝与邑人周匡物读书清漳天城山,筑室名自隐堂。匡物登元和十一年进士,公登元和十三年进士。宪宗敕改天城山为名第山。刘禹锡赠以诗云:“危亭谁结据山椒,名第山人不可招,绕阁溪山敞图画,万家楼阁插云霄。”后又与匡物修业晋亭峰。峰朔常有祥云腾翔,如仙佛像、麟凤花草之类,弥且百里,竟月乃息。后修业漳浦县东南十五里之山麓。公登贤良科,人即名所居山为良山。官至户部郎中左庶子。子二人纲、维,迁长乐为参溪始祖。

    注一:闽潘始祖潘公讳源,河南光州固始人,以东齐太守于唐仪凤二年(677年)随陈元光将军统兵戍闽。唐景龙三年(708年)源公与陈元光于闽域为国捐躯,葬于泉州西郊(古南安丰州)潘山之皇厝山南麓。源子殷、盛。殷子谊、璜。存实为璜子,系潘氏入闽第四世。时居漳浦甘棠(今长桥镇马口)。
    注二:周匡物,字几本,漳州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及第,仕至高州刺史。天城山,位于漳州市南郊10公里处,亦称“林前岩”。
    注三:元和十一年,即公元816年。元和十三年,即公元818年。
    注四: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注五:晋亭峰,梁山九十峰之一。梁山,又称梁岳,巍然屹立在漳浦县城南三十里,与云霄县交界,群峰插天,绵亘百余里。
    注六:存实长子纲,唐著作郎,迁长乐参溪,为参溪【PAN3注:参溪即三溪】始祖;存实次子维,唐衡州司户,四门博士,居南安,为南安始祖。
    http://bbs.pans.cn/space/viewspacepost.aspx?postid=2257

    http://www.sanxicun.com/
    三溪村
    TOP
    11#

    三溪潘氏64谱
    国甫君臣 彦原道嗣 年有完安 维以汝均
    伯景孟仲 季时崇德 元亨利贞 孝友懋恒
    为自家邦 起登朝廷 若守孔经 同闻复鸣
    端宜用中 可则居敬 存其在我 允能昌胤
    执圭受土 屏藩周室 靖安尔位 修明典则
    (来自三溪潘红门族谱)
    三溪村
    TOP
    12#

    "潘殷(皇)被尊为潘氏入闽始祖","闽潘始祖潘公讳源",那个才是入闽始祖啊?
    TOP
    13#

    "潘殷(皇)被尊为潘氏入闽始祖","闽潘始祖潘公讳源",那个才是入闽始祖啊?
    潘文光 发表于 2011-1-17 21:43:00


    http://bbs.pans.cn/showtopic-4241.aspx


    同问
    三溪村
    TOP
    14#

    回复 11楼PAN3的帖子

    不知道这64字怎么对应。潘纲(三溪始祖)应该是排国字吗 ,13世潘立本(邦上一世祖)又该属哪个字,本人为39世孙,在正版家谱上排起字辈,发现对不上,不知道哪里搞错了
    TOP
    15#

    回复 14楼clpan的帖子

    为自家邦 起登

    你是 朝 字辈?
    TOP
    16#

    回复 11楼PAN3的帖子

    64谱是第64次修谱吗?80字辈里有两"安"两"则"是否会造成混乱及犯祖之忌?
    珠浦潘裔孙
    树有根,水有源!
    树无根,是枯木;水无源,是死水。
    为寻根,廿年劳;问祖难,愁白头!
    TOP
    17#

    回复 11楼PAN3的帖子

    此字辈是以谁为始?"国"为第几世?请注明,现己排序到了哪一字辈了?这些我们都想了解。
    珠浦潘裔孙
    树有根,水有源!
    树无根,是枯木;水无源,是死水。
    为寻根,廿年劳;问祖难,愁白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