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卷八《二十六桓·潘》称:潘氏“出自姬姓。豫章潘氏,南唐散骑常侍处常生内史舍人佑,今为大族。又潘一作番,汉《食货志》河东守番係,省砥柱之漕”。
这条潘氏的“辩证”让人十分奇怪。一是“潘一作番”,“河东守番係”是潘氏;二是《十国春秋·潘佑》、《南唐书·潘佑》两书中:潘佑“幽州人。祖贵,事刘仁恭为将,刘守光杀之。父处常,脱身南奔”于南唐。也就是说,潘佑与潘处常二公“幽州人”,与豫章没有关联。怎么因二公而使豫章成为了潘氏大姓了呢?
《古今姓氏书辩证》原书已佚,今存本系乾隆年间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整理的。查清人錢熙祚輯《古今姓氏书辩证》,书中附有南宋版《古今姓氏书辩证》残本三卷。从残本第二卷上看“潘”氏原在第十二卷,今本在第八卷。残本第一卷作者邓名世告诉我们:“潘”氏是“以汉食货志增修”,即《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中,“潘”氏是以汉书《食货志》河东守番係来考证的。
《全汉文·卷二十八》介绍,番係“九江人。武帝時為河東太守。元朔五年代公孫弘為御史大夫”,该卷还保留有他的两篇文章。相信他不会将自己的“潘”姓写作“番”姓。
番氏是西周至今都存在的姓氏。仅汉至三国的历史人物,除汉代西汉九江人番係外,还有东汉永寿二年(156年)山东省古任城《礼器碑》的“任城番君举”、《后汉书·班超》的都尉番辰、《三国志薛综传》中的功曹番歆及其弟番苗。
“潘”氏、“番”氏起源不同,郡望也有别,原本是两个不同的姓氏。《后汉书》“潘蹇”与“番辰”;《三国志》“潘璋”与“番歆”;《资治通鉴》“潘璋”与“番辰”,两氏书写分明。
南宋邓名世“独树一帜”,以汉书《食货志》河东守“番係”去“辩证”潘氏,实是大错。
查九江沿革,汉代九江隶豫章郡。或许这就是南宋邓名世“豫章潘氏”今为大族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