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论坛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东高州潘氏三贤祖第十五代孙潘法广传记 [复制链接]

1#

合浦常乐开基祖法广公 二世祖文玉公传记


       据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老谱记载,我大始祖法广公携祖妣阮氏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自福建迁来广东廉州府合浦县常乐镇牛栏垌平心村落业,年方二十八岁。据传是两兄弟在广东分手,分别时留下诗联闽北流水支派别,滎阳花发一般同 总然异地仍属同宗一脉作为临别赠言。据编者多方走访查考,法广公生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 ,出生于广东省吴川县振文镇大寨潘屋村,是潘用兴之次子称亚三。广公于万历初年随伯父潘用琼离开家乡迁往粤西钦廉地区 (高州潘氏三贤谱有记载) ,十年后(即万历十年)成家后携妻儿离开伯父家迁往合浦县常乐镇平心村落业发族,成为常乐潘氏开基祖。

       法广公广东高州三贤祖(抗元英烈潘惟贤)之第十五代孙,是吴川大寨潘屋开基祖特峰公十世孙,属大寨潘氏三房梅轩公后裔一脉,祖父潘惟化,父亲潘用兴,兄长潘起升。原配阮氏,生子二文玉,文秀(文秀无后) ,继妣张氏。广公心胸广阔,勤劳耕业,发家致富,人文蔚起。祖于万历四十年(1612) 四月初七申时逝世,享年58岁。阮氏祖妣于万历十一年(1583) 二月十六日未时逝世,享年30 (墓葬油蔴坡立癸山丁向) 。继妣张氏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 五月十六日辰时逝世,享年56(广公与张妣同葬平心村附近抱鸡窝立乙山辛向) 。为纪祀先祖,族人于清朝光绪年间在今浦北张黄江埠埇村建祠祀之。广公祠曾作为乡村学校,后族人收回并于一九九几年由六房裔孙集资重修。

二世祖文玉公生于万历二年(1574) ,祖妣陈氏生六子,长子德清法名潘千一郎,次子德祐法名潘旺弍郎,三子德明法名潘泰三郎,四子德全法名潘念四郎,五子德新法名潘清五郎,六子德生法名潘道六郎。文玉公逝于天启七年(1627) 三月十九日未时,享年53 (墓葬利竹坪猪鬃岭立坤山艮向) 。祖妣陈氏逝于天启七年十一月十九日酉时(墓初葬蕉坑面上之岭,于崇祯二年迁葬利竹坪猪鬃岭文玉公脚下第二脉岭垴立坤山艮向)

时值明代崇祯末年正是清军入侵中原的战乱时期,崇祯为抗击清军,责令全囯各地官府强征暴敛,加重杂税苛捐,强征壮丁,激起各地农民纷纷起来抵抗!由于德清,德祐等潘家子弟带头参与抗捐税斗争打死官府人员,害怕官府派兵进剿迫害,于是全家连夜弃家逃难奔走他方另谋生计。 长子德清跑到广西博白长垌村,二子德祐逃到乾江禁山村改名胜裝(),三子德明躲到石龙村亲戚家,四子德全逃进璋嘉深山老林,五子德新逃到灵山鹤龙村(后迁异地下落不明),六子德生渡江逃到张黄学堂肚()。为何祖居地平心村至今没有潘姓人?六兄弟为何不能聚居一地就是这个原因。

经历四百多年的沧桑岁月,法广公后裔至今已繁衍达两万多人,分布于合浦,北海,博白,灵山,浦北,钦州,防城,东兴,橫县,香港,海南,台湾及越新马泰欧美等国和地区。他们弘扬祖先艰苦创业,勤劳正直的良好祖训家风,默默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涌现出一代又一代许多杰出的优秀人才。


                                                                                                                     广十五世孙 潘荫锋 谨记

                                                                                                                            2018929    

分享 转发
珠浦潘裔孙
树有根,水有源!
树无根,是枯木;水无源,是死水。
为寻根,廿年劳;问祖难,愁白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