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建锜女士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客座教授。同时也是一国际私人银行的执行董事,掌管超高净资产客户群,为他们策划管理财富与计划传承。潘教授累积了接近30年的专业投资银行及财富管理经验,拥有辉煌的成绩。2011年末被其任职之国际银行派往香港拓展大中华客户业务。
她在金融界是举足轻重的决策者之一,也是新加坡金融策划师公会的会长,大力培育公众金融规划。除了担当银行商务要职, 也非常活跃于公共事业,政府机构,协会与商团机构服务人群。
潘教授毕业自香港理工大学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其后不断地寻求自我突破,精益求精,考获各类全球公认的财经及理财的专业资格 – AIF, CFP, ChFC.,充分表彰其终身学习的信念。潘建锜:各位政府的领导与各位业界的领导,大家下午好!
今天春光明媚,我踏进了沈阳,发现整个沈阳都活力充沛,到处都是在建筑的一些楼盘,我在想这肯定是繁荣地,我应该要向各位学习,因为各位都是从地产来的,可能我要查询一下,地产是不是有更美好的所谓前景,当然我们也明白只是短暂的情况。今天我们所谈的是关于我们在外国和所谓外资行中我们曾经也经常在做的一些,在金融市场中如何为地产或是其他的企业们做一些规划?
我本身是做银行的,所以我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看如何利用银行的所谓的设备与设计和手段,可以帮助各位在发展重组。
首先我们开始在亚洲的所谓金融资本市场和运作者里面大概分为四类,就是我们在普遍中国所做的商业银行,以投行为主,证券公司,就是在中国的普遍用来作为上市的渠道,还有就是大量的资金经理,大量不同的资金,还有就是一些金融顾问,他会在还没有把整个项目推向我们的所谓的公众的面前的时候会给你一个意见,如何做这个项目。
那么在中国我们比较多的公司通常做企业上市,当然包含地产的上市,首发等证券还有企业的合并,今天中国进入了收购合并的年头,过去2、3十年的蓬勃发展,我们所发展的产业开始进入一个整合的年头,我们大胆地假设,在一个未来的5到7年中,我们所谓的收购合并与融资市场会大有所为。那么,还有就是在台湾我们能在上市与所谓集资的时候,利用证券公司,我们大部分以我们叫做持牌的商业银行,里面包含大量的投行的工作,是做什么呢?前面看到了有发,企业的上市也含的退市,从另外的市场退下来,我们做在另外一个蓬勃的市场里面上市,也是有首发一些资产的基金,我们一会儿谈到地产的资金,还有企业的收购合并,当然还有大量的项目融资与市场的一些自主权的方法。我们今天是一个银行的角度与企业的视角来看看如何配合在一起。当然在今天,在中国有可能有些工具、手段,暂时排名还没有开放。但是应该说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可能有法律法规的改变和工具的演变。
那么首先我们先谈资本市场融资。我们谈一个叫做首都发行与增发票据和证券,在资本市场运作中,当一个企业要做一个比较大的项目,融合集资。从股东一定会非常大力的募集资金,当超越股东的话应该另有不同,我们要借力海外,把所谓项目包装、评级,还有在中国非常流行的项目进行信托理财,信托理财这个概念在我们来说是资产的证券化的所谓的工具之一。那么我们当然也会做大量的所谓法律法规的配合,看看发票我们长的叫债,短的叫票据,发票是容易多,成本低,发债经过一些评股公司在评级的时候成本增加,发债是大型的,发票经常在我们所谓的中小型的企业中很多时候都会用来募集资金的途径之一,而且我们的帐目数,有些部分是可以免除的,所以就容易多了。
另外就是我们可能会做的,这个也是各位非常熟悉的是股票市场中我们是募集资金,要看你上市的时候经济的情况,比如现在在过去一两周中我们很多上市的公司时机不对,如果是都非常不错的时候,公司的业绩就好了,我们在上市的过程中就非常顺利。我刚才在做一个中国的企业在香港上市,应该是明年就上市了,它也是部分跟地产有关,当然我们不能够用地产作为包装上市,这个有太多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地产作为权限,我们现在把它包装成另外一个规模,另外一个主题,上市的时候所谓我们叫做市盈率可能会比地产公司为好。这个是明年我们会在重组调整中,所以明年可能在上市了,这个不多说了,因为这个股票市场融资,地产界方面可能暂时有一点的难度。
很多时候有可能在做的过程中,通常是会组团,组团就是有好几方的人马一起为企业服务,当然其中包括律师团,如果境外上市的话,应该要在中国与境外所谓上市的地方有两方的律师,要确保在两方的法律方面我们是完全配合的。同时有会计师团,我们分两层,第一层是还没有到达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前,有一个重组的架构,宪法调好,才把它放到我们四大会计事务所当中,把它调成上市,当然还有另外公司叫路演,还有战略投资人。而在海外,我们在做的外资行里面,很多都是叫做战略投资人,就是还没有上市前其中,就会帮他寻找一些战略投资人,一会儿我们谈到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战略投资人既是投资人引进来,是互补还是希望他来钱,还是什么董事局的人员都不给他席位呢,当时要看他的产业种种。还有当时准备上市了,我们之前一定会有找一些非常有分量的投资人叫做即时投资人,一星期上市了,募集期间他的名气带来上市的时候非常好的一个效应,这个放在最末期准备上市前的一两周,进入投资人的排名中。
有些时候上市有可能做融资,做项目,我们也曾经做过大量的从某一个国家里面退市,然后在异地再上市,比较成功的一个事件就是我们在退市的过程中收购一整盘小股东,我们会首先提供一个过桥贷款,把它全盘的股票收回,同时在另外的国家把它在当地上市,这个过程中作为投行我们就需要作为一个我们接出去,上市以后归还给我们,这个是一个过桥贷款。哪里的市盈率比较好,看它产业本身的活跃度和认知度,如果在某些地方,比如在美国上市的话,市盈率比我们在香港中国上市,可能我们会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
另外,特殊的项目融资,我第一个中国项目做的是在武汉,在1992年1993年的时候,当时有大量做机械项目的贷款,那时候银行参与了第一个我自己做的项目是在武汉做长江二桥,这个时候做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做的生意,因为路、地、桥都在一个国家里面,它的现金流挤压给我们,我们的风险回报也不错,所以我们对中国的项目特别有好感,到现在这么多年我们都是在做中国项目的融资。
刚刚在做,明天飞回去做什么呢?商务飞机的贷款,现在富豪流行有个人飞机,在座谁是有个人飞机的,刚刚有一个客户买了一个商务飞机,2600多万美金左右,如果你要拿这么多钱出来现金流方面有点吃力,所以我们做融资,大概70到75个百分比左右,也不错,手续是特别的公司成立以后,买这个公司再在美国、香港注册,来作为融资的渠道。当然船舶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最近几年我们非常多的做商务飞机的贷款,这个是融资新渠道。
谈完所谓我们说的融资资本市场的运作,我们来说一下企业发展与加工重整的重要性。我们做生意永远做本国的公司,它在发展,这个有可能当你在冲出中国做海外的时候有一点的难度,重组的过程中有一些离岸的架构,我们如何利用一些我们周边的国家,作为一个桥梁,作为一个我们的工具,然后把它经过一些状态,可能是收购合并,有些时候可能是把一些知识产权放进去。我在2006年曾经做过一个知识产权,把一个企业里面做农副产品的,科技型的技术,把它放在一个我们叫做离岸公司的架构中,然后在美国上市。当然如果你把我们中国本土的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话,我们可能要做一些红筹的模式,现在红筹模式改变了,现在都不是以前的模型,在海外上市一样。现在我们做实业型的,控股型的在海外上市。重组这个架构,加上引进来一些资金,资金有可能是非常早期的,一开始你还没成型呢,进来了这个资金,中期一点就是私募基金,战略的投资人,最近非常靠近上市的就是即时投资人,我们会牵住企业的手把他带入一个状态中,同时利用他的项目吸引一些在海外有兴趣的投资的基金或者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