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信息:
1.潘承裕,字师锡,开封府开封县人,天圣丁卯(1030年)去世43岁,王夫人嘉佑 己亥(1060年),煕宁己酉(1070年)合葬河南府洛阳县北邙山杜泽之原。
2.叔祖郑武惠王潘美,夫人之祖秦正懿王王审琦。
3.父潘惟吉染院使浔州刺史在武惠王处效力。
4.以父荫起家任霸州兵马监押等职。
5.有6子3女,长子潘夙司封郎中知桂州,次子潘震任左侍禁,余4子早逝。
6.长婿内殿承制李宗回,次壻驾部员外郎傅道,三婿库部员外郎王乙。
7.孙男9人仕者5人,女孙10人仕人为妻者6人。
8.子潘夙最显赫......
潘承裕死后四十年,夫人死后十年才合葬于洛阳北邙。推其原因:由于王安石推其新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受贬先后来西京洛阳退养,一大帮文人墨客在洛阳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65岁的潘夙以直昭文馆的身份(相当于文史顾问)来到洛阳,潘夙文武全才,并以诗文见长,以长辈的身份结识了司马光、陈舜俞、宋保孙等文化名人。潘夙常年在广西(桂州、浔州)任职,不常在两京。这次洛阳闲居期间了却父母合葬的心愿。著名文人陈舜俞撰文、宋保孙篆盖就不足为奇了。志文中“。。。子夙之显也。。。”赞誉潘夙为证。
墓志撰文:
陈舜俞(公元1026--1076年)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乌程(浙江吴兴)人。北宋庆历六年(1046)登乙科进士,嘉佑四年(1059年)获制科第一,北宋著名诗人,与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交往甚密。在山阴县任知县时反对王安石青苗法遭贬,隐居白牛村著书立说,病逝于白牛村家中。著有《都官集》《应制策论》《庐山纪略》,参与《资治通鉴》编纂。故世后司马光为其写吊诗,苏东坡哭祭其殡,称颂他“学术才能兼百人之器”哀辞凄婉,催人泪下。 这方墓志撰文是他在洛阳即将到山阴赴任前写的。
墓主人潘承裕是北宋名臣潘美侄子潘惟吉的儿子,是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开国重臣王审琦的孙女女婿。潘王两家世代官宦,直到南宋初年才退出政治舞台。此墓志还解除了潘惟吉是潘美收养柴世宗后人为养子的千年谜团。极具艺术性和资料性。墓志由虞部员外郎骑都尉宋保孙书并篆盖。楷书秀美,犹赛“苏黄”风格。
该墓志出土于2003年,出土地点:洛阳邙山,孟津县朝阳镇。
该墓志被收录于赵君平、赵文成编《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印。
1.潘承裕,字师锡,开封府开封县人,天圣丁卯(1030年)去世43岁,王夫人嘉佑 己亥(1060年),煕宁己酉(1070年)合葬河南府洛阳县北邙山杜泽之原。
2.叔祖郑武惠王潘美,夫人之祖秦正懿王王审琦。
3.父潘惟吉染院使浔州刺史在武惠王处效力。
4.以父荫起家任霸州兵马监押等职。
5.有6子3女,长子潘夙司封郎中知桂州,次子潘震任左侍禁,余4子早逝。
6.长婿内殿承制李宗回,次壻驾部员外郎傅道,三婿库部员外郎王乙。
7.孙男9人仕者5人,女孙10人仕人为妻者6人。
8.子潘夙最显赫......
潘承裕死后四十年,夫人死后十年才合葬于洛阳北邙。推其原因:由于王安石推其新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受贬先后来西京洛阳退养,一大帮文人墨客在洛阳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65岁的潘夙以直昭文馆的身份(相当于文史顾问)来到洛阳,潘夙文武全才,并以诗文见长,以长辈的身份结识了司马光、陈舜俞、宋保孙等文化名人。潘夙常年在广西(桂州、浔州)任职,不常在两京。这次洛阳闲居期间了却父母合葬的心愿。著名文人陈舜俞撰文、宋保孙篆盖就不足为奇了。志文中“。。。子夙之显也。。。”赞誉潘夙为证。
墓志撰文:
陈舜俞(公元1026--1076年)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乌程(浙江吴兴)人。北宋庆历六年(1046)登乙科进士,嘉佑四年(1059年)获制科第一,北宋著名诗人,与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等交往甚密。在山阴县任知县时反对王安石青苗法遭贬,隐居白牛村著书立说,病逝于白牛村家中。著有《都官集》《应制策论》《庐山纪略》,参与《资治通鉴》编纂。故世后司马光为其写吊诗,苏东坡哭祭其殡,称颂他“学术才能兼百人之器”哀辞凄婉,催人泪下。 这方墓志撰文是他在洛阳即将到山阴赴任前写的。
墓主人潘承裕是北宋名臣潘美侄子潘惟吉的儿子,是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开国重臣王审琦的孙女女婿。潘王两家世代官宦,直到南宋初年才退出政治舞台。此墓志还解除了潘惟吉是潘美收养柴世宗后人为养子的千年谜团。极具艺术性和资料性。墓志由虞部员外郎骑都尉宋保孙书并篆盖。楷书秀美,犹赛“苏黄”风格。
该墓志出土于2003年,出土地点:洛阳邙山,孟津县朝阳镇。
该墓志被收录于赵君平、赵文成编《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