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寻乌 | ||
世祖 | 名 | 简 历 |
1 | 季孙公 | 我族潘氏得姓始祖。黄帝21代孙周毕公之四子。世居荥阳县安仁乡崇仁里。殁葬金堤山罗汉献脐形。配姜氏。生子:居仁、居杰。 |
2 | 居仁 | 生子:伯启 |
3 | 伯启 | 生子:敬、简 |
4 | 简 | 生子:伯高、子良、子昭 |
5 | 伯高 | 生子:雅信 |
6 | 雅信 | 世袭封邑,至周厉王十五年(公元前864年),始割地封郑邑。生子:超节、孟良、淑良、小文 |
7 | 超节 | 楚大夫。生子:景叔 |
8 | 景叔 | 生子:熙 |
9 | 熙 | 生子:鲁仲 |
10 | 鲁仲 | 生子:道安 |
11 | 道安 | 名崇。楚成王时大夫。生子:师正、师叔 |
12 | 师叔 | 名尪(wāng)。楚穆王、庄王二世上卿。生子:叔党 |
13 | 叔党 | 名党。楚庄、共二世大夫,进右广将军,有力善射与养由基齐名。生子:奥、爽 |
14 | 爽 | 生子:琳玉 |
15 | 琳玉 | 周灵王时名将。生子尔、葛 |
16 | 尔 | 生子:绥邦 |
17 | 绥邦 | 生子:轸秀、轸华、轸和。 |
18 | 轸秀 | 生子:济民、泽民 |
19 | 济民 | 生子:淮 |
20 | 淮 | 生子:铎 |
21 | 铎 | 生子:庆嗣 |
22 | 庆嗣 | 秦守尉。生子:鉴、仲丁 |
23 | 鉴 | 生子:眉寿 |
24 | 眉寿 | 汉太守。生子:琳、珉 |
25 | 琳 | 生子:仁英 |
26 | 仁英 | 汉丞相。生子:级 |
27 | 级 | 汉丞相。生子:澈、渊 |
28 | 澈 | 生子:森 |
29 | 森 | 扶风大守。生子: 桂芳 |
30 | 桂芳 | 迁云南。生子:亚贤 |
31 | 亚贤 | 有文名。生子:孟贵、孟武 |
32 | 孟贵 | 东汉淮阳大守。生子:广义 |
33 | 广义 | 汉议郎。生子:崇本、崇爱 |
34 | 崇本 | 字道生。生子:亮瑰 |
35 | 亮瑰 | 以孝廉拜御史大夫。生子:惟善、肇 |
36 | 中牟 | 字肇。居中牟(河南开封)。配陈氏,继高氏。生子:勉。 |
37 | 勉 | 魏左丞。配戚氏。生子:瑾 |
38 | 瑾 | 安平太史。生子:芘、元茂。 |
39 | 元茂 | 初名芝,改名勖,为尚书郎,迁右丞,寻迁东海相,后拜尚书左丞。生子:世元 |
40 | 世元 | 名满。平原内史。配金氏。生子:正叔 |
41 | 正叔 | 名尼。(约250-约311)西晋文学家。与叔父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官至太常卿。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潘太常集》。配张氏。生子:考、攻 |
42 | 攻 | 名伯。南阳太守。随元帝东渡,为猛烈将军。生子:奇、玟 |
43 | 玟 | 生子:世长 |
44 | 世长 | 名京。官桂林太守。(注:湖南汉寿人)配鲍氏。生子:欣之(注:迁入北京大兴)、若思。 |
45 | 若思 | 自中牟迁居抚州临川,是为江西始迁祖。配刘氏,继配良氏。生子天觉, |
46 | 天觉 | 名觉。任河中府尹,官至侍中尚书,谥文昭。配刘氏,继配万氏。生子:竟章、音章、彦章、童章、奇章 |
47 | 童章 | 名童中。博学宏词科。任湖州牧,累官太傅。配陈氏。生子:子德、子衡。 |
48 | 子衡 | 名默。配孟氏。生子:均瑞、均璋。 |
49 | 均瑞 | 名揭。由临川迁宜黄大富岗。配邹氏。生子:颋、颒。 |
50 | 頮(huì) | 名叔斌。官任司门。配李氏。生子:国淳、国忠、国良、国宝。 |
51 | 国忠 | 名里仁。官任廷尉。配何氏。生子:武夫、元夫。 |
52 | 武夫 | 名永。配王氏。生子:文彦、行彦、忠彦、信彦。 |
53 | 行彦 | 配朱氏。生子:庭器、庭贵。 |
54 | 庭器 | 官任通政大夫。配丘氏,合葬宜黄冈老祖山。生子:时兴、时用、时济。 |
55 | 时济 | 名霖。配何氏。生子:学智、学仁、学勇。 |
56 | 学仁 | 配李氏。生子:威、武、文、章。 |
57 | 武 | 配周氏。生子:庭善、庭美。 |
58 | 庭善 | 官员外郎,升尚书。配赵氏,继配韩氏,合葬宜黄仙九都集坡鸟栗树下窠。生子:子爵、子禄、子荣、子明、子显。 |
59 | 子荣 | 著《纲鉴总论》。自宜黄迁南城西山大竹源。葬西源邓家山含蛇形癸山。配傅刘李三氏,各生一子,均以母姓为名。三子分上中下三房。 |
60 | 傅 | 字公智。配林氏,继配严氏。上房派。生子:基、堂。 |
61 | 基 | 任奉天县尹,升至大史。配邹氏。生子:朝兴、朝瑞。(十三世孙基,复徙南城。传十一世至尚松) |
62 | 朝瑞 | 葬二十七都魏坊。配李氏。生子:兴一、兴二、兴三。 |
63 | 兴一 | 字吕谦。配彭氏。生子:胜二、胜六。 |
64 | 胜二 | 字仁照。又名均仁。由进士第官任工部尚书。谥文襄。词建南城县汾水岭。葬西源。配罗氏,葬魏坊天虹饮水形,亥山。继配李氏,葬砌上冲天凤形,山下立有享堂五间。米田三百余称,为蒸尝、差役之费。宋景祐三年以坟左有寺曰真如,始迁享堂于寺前,遂将米田瞻寺为香火之费,立有碑记。寺已毁,基址尚存。田土被罗氏冒占。生子:守己、守恭、守成。 |
65 | 守己 | 字福己。配邹氏。继配南丰邓氏,葬小竹源。生子:师道、师延、师傅。 |
66 | 师道 | 葬石牛墩。配王氏,子孙世居西山祖居。生子:子开、汝彦、汝器。 |
67 | 汝彦 | 葬上甲坑卯山。配刘氏,葬西源。生字:十一。 |
68 | 十一 | 葬上园。配刘氏,葬南坑。生子:三、六、八、十二。 |
69 | 十二 | 字朝谟。配李氏。生子:毓贤、毓才、毓良。 |
70 | 毓良 | 配也氏。生子:广忠、广孝。 |
71 | 广忠 | 配王氏。生子:尚松、尚榆、尚栋。 |
72 | 尚松 | 字挺庵。任广东朝阳县尹。自西山迁福建汀洲长汀县三洲潘坊。配张氏。生子友嘉。 |
73 | 友嘉 | 字美瞻。配江氏。生子:自重、自威、自修。 |
74 | 自修 | 配俞氏。生子:从源。 |
75 | 从源 | 字智河,任吉州教官。配戴氏。合葬万安县黄塘五里隘狮子潭面上,狮形辛山。清嘉庆间被兴国刘姓侵占,后会同族众叠控县、府、省,蒙准提究。刘抗案三年,畏罪求和。立有合约,另志。生子:仝、仓。 |
76 | 仝 | 字会道(1213-1276),宋淳祐间状元及第,任广东观察史,升秘书阁大学士。生于宗嘉定六年癸酉三月十八午时。殁恭宗德祐二年丙子八月初二日丑时。葬三洲小地名西坑人形坤山。配汤氏四娘,生嘉定五(1212)年壬申正月二十日辰时。殁度宗咸淳元(1265)年甲子四月。继配龙氏。续配龚氏九娘。俱并葬夫坟。生子:一郎(字寿先居丁州府城内一子宗广),二郎(字福行移居汀州山头),三郎(相传迁居龙岩),四郎(相传迁居上杭),五郎(现居三洲潘坊娶邱继戴氏生子三:宗友、宗圣、宗能),六郎(妣戴氏生一子宠),七郎(相传迁居武平中保嶂背羊子岽下),八郎,九郎(居汀洲?田)。 |
77 | 八郎 | 名毅。五子任,官兵部尚书。公亦随军护帝昺(bǐng)。崖山之役同溺海。(1279年 宋元厓山海战,宋败。陆秀夫背幼主跳海而死,宋亡)。配丘氏亦与焉。后裔追葬于黄金潭祠左。追葬妣于上车排子上。生子五:长,次,三失名,四子名仕,五字名任字肩宏。 |
78 | 任 | 字肩宏,号五郎。宋端宗时行都招讨史。帝昺立晋兵部尚书。迨元定鼎,公隐居安远属项山,项山明万历三(1575)年以前属安远,后属长宁。是为寻乌[旧长宁民国三年(1914),政府削除重复县名因更为寻邬,1957年改名寻乌]。谥忠节。配陈氏,合葬黄金潭乌石岗子山。清康熙四十六(1707)年,后裔在黄金潭上车建祠崇祀。故历修谱例编世起派,均以任公为一世,盖重始迁也。 |
79 | 十三郎 | 确守父训,元世祖屡招不应,世称公父子忠孝一家。一日上项山甑,适烈风雷雨迷途,遂许元日斋戒之愿,子孙世守。寿八十六,葬黄金潭乌石风,蟹形癸山。配谢氏四娘,附葬上车排子上,四桂尝田,祖母丘氏坟左,其葬费另载,生子三:序、法明、崇三 |
80 | 序 | 字崇德,号十五郎,配袁氏,夫妇合葬项山王别彭婆嶂下,美女出帐形巳(sì)山,其坟葬费另载.生一子:省 |
法明 | 名法,配谢氏六娘。生二子:琴、瑟。后裔迁居广东兴宁、梅县、翁源、新丰、河源处。 | |
崇三 | 配王氏四娘,合葬项山韭菜岭背虎形,生子未详 | |
81 | 省 | 字宗尧,号十郎,葬团洲水口矮寨子背,遗有猪子乾田六十把,归成二房大一裔祭扫,后社南房分去三十把仍三把,变价买金刚山嶂肚里田五十把,永为祭坟之资。配胡氏六娘葬平远县邹坊乡双髻(jì)岽大墓下黄龙缠柱形坐西。生子:海六、仲六、念六 |
琴 | 度名万十郎。生于宋度宗丙寅(1266.5.2),原居闽汀宁化县石壁村。因世乱,与胞弟同移居广东惠州府长乐县南段创基,为广东开基始祖。殁元惠宗丁亥(1347.8.11),葬长乐县高竹园龟形,配孔氏,生于宋度宗庚午(1270.8.5),殁于元壬午(1342.6.11),葬长乐捶子塘。生子三:鹏冲(字:文质)、鹏霄(名:文彬)、鹏汉(名:文伯) | |
瑟 | 字辅善,公由望阳门徙居良溪水口创业垂统,于今子孙分居各方生殁失考。葬于长乐南段大墩岭下,后迁葬石碑屋后下首戊(多一点)山辰向。配陈氏,夫妇合葬。生子二:鹏海、鹏河。 |
任公系发源于江西寻乌项山,后裔枝繁叶茂,遍布环宇。广东是任公一脉重要的居住地,起源于任公曾孙琴公。但在网上看到,大多任公裔孙对近祖基本了解,而对前脉知之不多,因此造成许多误解,为使任公后裔对任公之发展历史,有更多正确的认识,特将寻乌六修谱中的直系世祖表发表于此,供大家分享。
寻乌族谱,从康熙五年到公元1995年历经祖地世世代代辛苦努力,共六次修谱,应是任公后裔难得的正本,为后裔提供了可靠的文字记载,我想凡任公各支系,在研究本支前源时,均应不得不看渊源之谱,以正本清源!!!
本文发表者,不是族谱资料的贡献者,特此说明。
任公23世裔孙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