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村元明古墓群糯米粉垒了15层 墓葬"固若金汤"

作者: 潘文光 | 发布时间: 2009-08-06 00:19 | 查看: 376 | 回复: 0
回复列表 (1)
潘文光
潘文光
第 1 楼
发表于 2009-08-06 00:19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4-20  
昨日,天河珠村近百潘氏后人冒着大雨,赶赴广州目前少见的保存完整的元明古墓群——位于该村鹤鸣山的元明古墓群祭拜潘氏先祖。
保护古墓新路偏侧10米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珠村民俗专家潘剑明指着古墓群旁新开的珠吉路延长线说道:“这条珠吉路延长线本来按照规划要穿过古墓群,由于我们族人的争取,同时有关部门考虑到这一墓群是珠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因而调整了道路规划,新路向西偏侧,和墓群保持了约10米距离,保护了古墓群。”
这一位于年初通车的珠吉路延长线旁的元明古墓群,以修建于元朝的珠村潘氏第三世祖潘以良墓的历史最为久远。2004年广州第4次文物普查期间,有专家对鹤鸣山墓群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是“广州少有的、完整的元明古墓群和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名人墓群”。
据了解,鹤鸣山潘氏墓群目前共发现19座墓,分为元明古墓群和爱国海军将领名人墓群两大系列,其中古墓群在南,有13个墓,包括元代古墓4个,明代古墓8个和清代古墓1个;爱国海军将领名人墓群则有6个。
黄糖糯米粉建成古墓
据介绍,13座古墓的筑墓材料和建墓方法都很原始,而古墓群之所以得以保存完整,与其原始的建筑原料和建筑方式有关。
“这些墓以灰沙、谷壳、黄糖、糯米粉等材料一锤一锤地夯实而成,墓的基座都是一层一层地自下往上累叠而成,建墓的手工极为讲究,先是用夹板做成模型,当材料灌进夹板后,再用夹板夹住晒干,每增加一层就需要多晒一天,一天只能做一层,9层就表示做了9天,而每一座古墓至少都有十五六层。”潘剑明向记者介绍,“这些古墓群从修建至今从未进行过翻新,因为都是选取气候干燥的艳阳天一层一层累叠而成,十分坚固。”
珠村潘氏族人与潘基文同根
据悉,目前珠村潘氏三世祖潘以良发枝出来的子孙有1500多人。这支潘氏族群发迹于荧阳,来自于福建闽侯县瓜山村,与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同出一脉。2007年,潘基文就曾发给第一届世界潘氏家族全体大会贺电。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责任编辑: 悠悠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4/20/content_17636193.htm
发表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