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籍在福建“五都”

作者: 潘文光 | 发布时间: 2009-06-20 17:03 | 查看: 1271 | 回复: 14
回复列表 (15)
潘文光
潘文光
第 1 楼
发表于 2009-06-20 17:03

本人祖籍福建,旧称“五都”的地方,可能在现今的漳、泉一带(具体地址不知)。后移居广州(古称番禺),迁移年代已不可考,族谱已毁于战乱。当时是坐渔船移居广州的,同船的还有同村的乡亲,他们聚居在一条叫“福建街”的小渔村里(现在大约在海珠区南华中路福仁大街一带),以捕鱼和卖鱼为生,后不知散居何处。 上几辈的名讳分别是“爱日(音)、启 祥、君约(衍亨)”,但不知有无按字辈排列。有知道福建“五都”在哪里的请告之!
谢 谢!!

广州 潘文光

QQ:454484628 邮箱:454484628@qq.com
潘文光
潘文光
第 2 楼
发表于 2009-06-20 17:20

近日在网上查得,旧时漳浦、东山也有个叫“五都”的地方:“686年(唐垂拱二年),唐将陈元光开发闽南,置漳浦县,东山属漳浦县。宋时为漳浦县安仁乡思政里。明初,为漳浦县五都。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为防倭寇,江夏候周德兴在东山铜钵以东置城垣,建水寨,因连铜钵、东坑,取名为铜山。设置铜山守御千户所,隶属镇海卫管辖,行政划分为漳浦县六都五图铜山保。铜山城外仍属漳浦五都。1530年(明嘉靖九年),诏安建县,以五都属诏安,铜山属漳浦,以东坑石桥为界。”

宋时属漳浦县的安仁乡(当时漳浦县有一坊三乡)。安仁乡统辖遵化、修竹、思政、海滨、永清、含恩六个里。其中遵化、修竹、海滨、思政等里又称为“南诏场”,明初改乡、里为都,海滨里分为二都、三都,遵化、修竹里称为四都,思政里称为五都(另永清里称为七都,含恩里为十五都)。明嘉靖八年(1529年),乡民许仲远等请设县。次年议析漳浦县二、三、四、五都为县,敕名曰,“诏安县”。《漳州府志》称,“取 ‘南诏安靖’之义”。 当时,铜山(今东山县之铜陵镇一带)属于六都,仍隶属漳浦县,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才划归诏安管辖。1916年五都,六都(铜山)另置东山县。诏安县所辖之地即为原二、三、四都三个都(亦即是原遵化、修竹、海滨三个里)。
(来源:福建论坛)
潘喜辉
潘喜辉
第 3 楼
发表于 2009-06-26 15:39

文光兄锲而不舍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个问题,几年前已经见你贴出来了,一直没找到答案,今日看到兄弟已经找到了答案,真替你高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顶个 :D  
潘文光
潘文光
第 4 楼
发表于 2009-06-27 01:12

谢谢喜辉兄!
潘喜辉
潘喜辉
第 5 楼
发表于 2009-06-27 01:31

客气客气~~

你也是个夜猫子,这么晚还在线:D
潘顶水
潘顶水
第 6 楼
发表于 2009-07-16 21:42

在南安的洪梅这个地方,,也是叫“五都”。不知道是不是楼主要找的“五都”
潘文光
潘文光
第 7 楼
发表于 2009-07-16 23:05

福建在明初改乡、里为都,所以很多地名叫“五都”(如一都、二都。。。到十几都也有)
潘燕珍
潘燕珍
第 8 楼
发表于 2009-07-22 08:07

我们那儿七都,哈哈
潘文光
潘文光
第 9 楼
发表于 2009-07-22 21:33

七都就是乐峰?
潘燕珍
潘燕珍
第 10 楼
发表于 2009-07-23 08:45

对啊.我本来就是乐峰的,而乐峰在很早以前就是七都,只是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我是年轻人中的少数人/
发表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