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信石人潘氏宗祠記

廣信石人潘氏宗祠記_Print_页面_1.png

廣信石人潘氏宗祠記_Print_页面_2.png

廣信石人潘氏宗祠記

  石人鄉鄭宅村潘氏得姓遠祖為﹃周初四聖﹄畢公高的幼子季孫,始祖為滎陽潘氏西晉中書令潘尼。潘尼子武陵人潘京晉末為桂林太守。潘京後裔潘覺唐玄宗時為河中府尹。潘覺生五子:竟、音、彥、童、竒。潘童考中博學鴻詞,任湖州牧升為太傅,生有二子潘黑、潘默。潘默生均瑞。潘均瑞為宜黃縣令(今江西宜黃縣)居宜黃。

  潘均瑞第十一世孫潘子榮自宜黃縣大富崗遊獵至南城縣廿五都因愛大竹源山水勝遂卜居為開基創業是為西山之祖(今南城縣株良鎮江頭塅村西沅)。潘子榮第八世孫潘六自南城縣廿五都西山大竹源選居新城下田渡(今黎川縣中田鄉洪門水庫)。潘六第五世孫仲明公自江西建昌府新城縣下田渡(今撫州市黎川縣中田鄉)遊學今福建省建寧縣裡心鎮寧源村西坑西園潘坊。潘仲明第十五世孫潘立青(字錦慶)於明代正德年間由西園潘坊遷居江西南豐縣二五都京口居住。潘立青第六世孫祖必望公原籍江西南豐縣二十五都京口,生於康熙三八年己卯年(一六九九年),因父母早逝,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十二歲時,隨娘舅夏公遷徙廣信府(今廣信區)靈山鄉十一都青忠裡五堡九塘社漁畈(今鄭宅村姚家)開基創業。祖初以種麻發家,歷經三百餘年傳承12代,忠厚勤勞代代相傳,湧現出黨、政、工、商、學等各類人才五十餘人,現有丁口六百餘人。

  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九日,四房潘固良與五房潘古榮提出重建潘氏祠堂,並召集族人于老祖堂商議,經全族合議並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贊成修建廣信區石人鄉潘氏祠堂,成立修建祠堂理事會,推選三房潘定火為理事會理事長,五房潘定雨和潘固松為理事會副會長。擇黃道吉日於二〇一八年九九重陽節奠基開工。建設期間的財經管理為五房潘古榮,出納為四房潘定爐,監理為五房潘三古,外訪集資為四房潘固良,木制構件框架總設計為青山村陳進智,雕刻為上童洪祥炎,石匠為一房潘古其和四房潘定爐,油漆為四房潘固良和五房潘古正、潘古洪。祠堂地基原為一房和五房私人老宅地,按200元一平米徵用補償,占地面積三百四雪十平方米。祠堂採用仿古明清建築風格,坐北朝南,建築投資85萬元,各地宗親捐助約4萬元,工期二百九十二天,於二〇一九年農曆七月十六日竣工。

  祠堂既成,宜以為用。奉先祖於其上,立家訓於其內。以資教化後嗣。


  潘彥文撰

  (湖北省十堰市原史志辦主任)

  二〇一九年十月十八日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