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 用短暂的一生践行了革命誓言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走出了徐向前、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等一大批开国将帅,可谓是将星煜煜。但是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却鲜为人知,他就是早逝的帅才——潘忠汝。他扛起黄麻起义的大旗,用短暂的一生,实现了自已“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的铮铮誓言。
潘忠汝(1906-1927),湖北省黄陂县人(今武汉市黄陂区),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夏到黄安任县公安局军事教练,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带领公安局部分人马加入黄安县农民自卫军,任大队长。11月参加领导黄麻起义,任总指挥。率领农民武装攻占黄安城,成立县农民政府,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任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
1920年初,董必武、张国恩等人在武昌涵三宫创办了武汉中学,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武汉中学成为党在湖北地区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阵地。1924年,潘忠汝考入武汉中学,受董必武、陈潭秋等同志的影响下,阅读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参加声援“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写诗自勉:“尧天舜日事经过,世态崎岖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
当时,一些马列著作和进步刊物如《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在武汉中学流传,潘忠汝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得到一本,常常是手不释卷,甚至废寝忘食。
1926年,中学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随黄埔军校迁到武汉,6月在武汉毕业,受到董必武的秘密接见,被董必武派赴黄安县警察局任军事教练,党的嘱托激起了潘忠汝的满腔革命热情。
7月15日,武汉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变了革命,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国民党派遣反动军政人员到黄安“清党”、“改组”,收编农民武装,企图镇压革命运动。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中共黄安县委少数领导人忧心忡忡,对革命的前途丧失了信心,主张放弃农民武装,“交枪散伙,各谋生路”。
在县委召开的秘密会议上,潘忠汝慷慨陈词,一针见血地指出:“交枪等于交命,散伙就是投降。”表示要在党的领导下,紧握枪杆,继续战斗。潘忠汝带领黄安县警备队部分士兵到黄安北部边境借打反动红枪会之机,参加了农民自卫军,任黄安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8月,麻城乘马区反动区长勾结麻城农民自卫军中旧军官出身的教练和一排排长,企图拖枪叛变。麻城县党组织请黄安县委派兵援助,黄安县委遂决定让他率黄安农民自卫军百余人,前往一排驻地东岳庙,向一排战士进行政治攻势,随后包围东岳庙,逮捕了一排排长等反动分子,挫败了叛乱阴谋。后经黄、麻两县商议,决定派他兼任麻城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统一指挥黄、麻两县革命武装。
由于潘忠汝等领导人的共同努力,排除了党内右倾错误,粉碎了国民党收编诱降的阴谋,使黄安农民自卫军和三堂革命红学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为以后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八七”会议后,黄安县委遵照湖北省委指示,决定在黄麻地区组织“九月暴动”。在准备“九月暴动”期间,他率领两县农民自卫军,驻防鄂豫边界,阻击河南光山反动红枪会的多次进攻,保障了“九月暴动”的胜利进行。
11月3日,黄麻特委在黄安县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了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会议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宣布成立黄麻起义行动指挥部,直属特委领导,潘忠汝任总指挥,吴光浩任副总指挥,戴克敏、曹学楷、吴焕先、刘文蔚等为指挥部成员,分别负责起义的各项组织领导工作。
11月10日,国民党三十军一个营进驻七里坪,他决定消灭该部。当天夜晚,率领由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万余武装农民组成的起义军顺利攻占七里坪。11月13日当天下午,由河南探悉国民党三十军一个团即将进驻黄安县城。根据这一情况,行动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黄安县城。已是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的潘忠汝,仍然精神抖擞,从指挥部驻地到七里坪小南门外河滩上,往返数次。他一边指挥集结2万余人的起义大军,一边召开指挥部负责人会议,他足智多谋,忙而不乱,充分显示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
起义军出发前,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亲自整队,先后作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并挑选了70余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组成攻城突击队。同时,还从中精选了12名机智勇敢的队员,身藏短枪,由副总指挥吴光浩率领,绕小道先行打入城内,准备里应外合。
当晚10时,总指挥潘忠汝一声令下,手持刀矛、土铳、撇把子枪、来复枪等各种武器的起义大军,身佩赤化带,浩浩荡荡向黄安城挺进。
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领导人率部直奔火王庙,然后奔袭县政府及县警备队驻地,一举歼灭了城内的反动武装,活捉了国民党黄安县长贺守忠和盘踞城内的15名土豪劣绅,并砸开了监狱,释放了所有在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起义得到了完全胜利。土地革命的红旗第一次插上了古老的黄安城头。在他和其他领导人的精心组织下,起义军对市民秋毫无犯,商家照常营业,城内秩序井然。
11月18日,根据湖北省委指示,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他任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在县城南门外校场岗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他作了振奋人心的精彩演说:“同志们!你们很象一支革命队伍!……敌人有制造武器的工厂,我们没有,就要靠我们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装备自己,……我们不仅要打下一个黄安县,我们还要打遍大别山,打遍全中国,打出我们的大路,打出我们的江山,任何势力也抵挡不住我们工人、农民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他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革命群众的斗志。为了打击黄安南乡的反动地主豪绅势力,巩固和扩大起义成果,11月26日,他奉命率领鄂东军第一路和宣传队,携带宣传品,挺进安南,开辟南乡工作,先后给桃花、八里湾、尹家湾、河口等地的反动民团和红枪会以沉重打击。
黄麻起义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急忙组织反扑。11月28日,驻黄陂的三十军独立旅秦世忠部400余人,乘他率起义军南下,守城兵力单薄之际,进攻黄安城。他收到守城司令的告急信后,率部急返黄安,打退了秦世忠部。
12月5日夜,驻宋埠的国民党十二军教导师奔袭黄安。当时他率队由河口打匪刚回,以为土匪来攻,仓促应战,据城固守。闻听枪声不对头,乃知敌正规军来攻,当即决定冲出突围,转至七里坪。他让吴光浩率鄂东军大部、农民义勇队和其他武装力量向外突围,而自己带领鄂东军一部担任掩护,当突围部队冲向城门时,敌用火力疯狂堵击,在这危急关头,他一手紧握盒子枪,一手挥舞大刀,率领战士浴血奋战,从半夜12时至次日2时,多次打退强敌进攻,先后六次杀进城门,当他第七次护送战士们冲出重围时,不幸腹部中弹,但他不顾伤痛,用手托着流出的肠子继续指挥战斗,并大声呼喊,鼓励同志们战斗到底。因伤势过重,被战友们抬出城门后壮烈殉职。
潘忠汝用年仅21岁的生命,实现了“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的的铮铮誓言。
他是新婚三天就去参加黄麻起义。他走之前,给了一块银元,留给他的母亲和他新婚的妻子。后来他牺牲之后,他的母亲和他新婚的妻子依靠这块银元一直存活下去。现在这块银元还一直存留在红安烈士陵园里,潘忠汝烈士陵园一块银元的故事,都还在。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