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潘氏源流史》


          评《潘氏源流史》


        庚子年时,有人写了一本《潘氏源流史》,此书由福建宗亲邮寄给我,翻阅后存凝多多,发现该书有一重要的错误结论,认为“根据西周宗法制度,潘姓得姓只能在毕国”。为此,我花了一些时问,翻阅家藏古藉文献,又在省级图书馆翻阅了大量史书,托吉林大学好友提供了部分馆藏影印资料,又翻阅了湖北宗亲潘成忠兄提供的中国各地潘氏族谱进行深入考证。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潘氏始祖为西周重臣毕公高第四子姬荀,又称季孙。食邑于河南荥阳潘水,后人以封邑为氏。这一结论在周代荀况著的《荀子》一书得到佐证。

        第二,从西漢时期以降的各朝各代记载中国各姓来源的古典文献,唐代以来的墓志铭,碑刻,均有:“潘水在河南荥阳……毕公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的记载。

        第三,战国时期出土的竹简《竹书纪年》有:“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丰,锡毕公命”。到《路史》:“周公薨,毕公继鄢,子季孙邑潘”等记载,有力证实季孙公食邑于荥阳潘水的史实。

        第四,《潘氏源流史》等一些近年出版的伪书和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罔顾历史事实和逻辑思维,瞎编一些“考古论文”在网上疯传,其中有:“成周在西安”、“《毕命》假文献”、“毕国在兴平”、“西周无丘墓”……等等伪命题。尤其是伪《潘氏源流史》,更狂妄叫嚣“按西周宗法制度,季孙封邑只能在毕国”和“潘氏祖源在陕西省兴平市”。

        只要读懂西周史的,一般都不会犯此低级错误的。原因:季孙封邑大约在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之后,当时西周所谓“宗法制度”还未出台,【“宗法制度”是周公摄政六年亲自组织编写的(“六年制礼作乐”)】。认为“潘氏祖源只能在毕国”,完全与史实相悖,毫无依据!因为季孙公受封时“西周宗法制”还未出台!伪《潘氏源流史》所摘录的“天子建国,诸侯立家。”是战国时期的制度,西周早期姬姓子弟人人受封,姬姓无“附庸”之说,西周早期“附庸”只针对异性诸侯而言。伪《潘氏源流史》和网络伪文只是一个低级笑话!

        第五:《尚书·顾命》、《尚书·康王之告》、《尚书·君陈》、《尚书·毕命》以及《尚书大传》等史料,均以记载了周王文第十五子姬高(毕公高)因周公姬旦去世,毕公继周公之职,与召公“分陕而治”的史实。再结合《路史》记载的史料,便清晰地看到了季孙公受封河南荥阳古潘水的脉络……。

        新年之际,为潘氏祖源正名作如下春联,与天下潘氏宗亲共享!


           潘正高于贵阳

          2024年2月6日


IMG_20240206_180635.jpg


IMG_20240206_180603.jpg


mmexport1707649169986.jpg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